居民個人信息被隨意倒賣。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朱俊博)接到陌生來電推銷各種理財產品,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而對方一開口就能直呼您的名字,會不會讓您心里犯嘀咕:他怎么知道這么多?如果質問對方,得到的答復多半是“隨機撥號”。真的嗎?別信!因為您的個人信息早已成為商品,在“市場”上買賣。
今年5月,警方連續破獲5起涉嫌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揭開了信貸行業電話推銷的內幕。令人震驚的是,近期查詢過個人征信信息的,個人資料或許已經泄露。在一名嫌疑人的電腦中,警方發現了存儲量達40G的個人征信信息,初步估算涉及約40萬條信息。加上另外幾起,涉及的信息近百萬條。
【明目張膽】
從“同行”手中買來個人信息,在網上打廣告出售
5月31日,市公安局特勤大隊根據線索,在仙岳路一棟單身公寓內抓獲了涉嫌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的嫌疑人陳某,在他的電腦中,保存著十多萬條公民征信信息。
民警用“觸目驚心”形容當時的感受?!皞€人姓名、照片、身份證號碼、出生年月等,以及買房賣房、銀行貸款的記錄等都有,很詳細?!泵窬f,“只要拿到這份征信信息,個人的資產情況一目了然?!?/p>
據陳某交代,這些信息是通過微信群、QQ群,從“同行”手中買來的,除小部分用于撥打推銷信用貸款之外,大部分都用來倒賣。新鮮的第一手信息,每條最高可賣5元,老舊信息也能賣0.2元。
5月初,另一名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的嫌疑人江某落網時,警方從他的電腦中找到了40G存量的公民信息。隨后,江某的上家劉某也被警方抓獲。經查證,劉某通過QQ和微信,將信息倒賣給江某,江某又在網上打廣告出售。
據了解,今年3月以來,警方開展了針對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的專項打擊,截至5月底,特勤大隊端掉8個窩點,其中5月份打掉5個。這些窩點都是“單兵作戰”模式,而公民信息則“資源共享”,隨意倒賣。
資料圖
【記者親歷】
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卻說電話只是隨機撥打的
昨日下午,記者接到一個陌生的來電。電話一接通,對方用極快的語速自報家門,說可以提供小額貸款。
讓記者吃驚的是,她很準確地叫出了記者的姓氏。問她哪來的電話號碼,她說是隨機撥打的;再追問隨機撥打怎么知道姓名,她支吾幾句趕緊轉移話題推銷起產品。
對話中,記者了解到對方是一家名為“大漢興邦”的理財公司,都是通過電話來推銷業務的。記者表示想去公司詳談時,對方表示為節省客戶的時間,可以讓業務員上門服務。
記者多次試圖問出對方的辦公地點,但那名女子始終不肯透露。最后記者表明身份,要求和公司負責人聯系,了解從何處獲得記者個人信息的,但一直沒有等到對方的來電。
據知情人士稱,電話推銷的早就掌握了目標人群的全部信息,所謂隨機撥打只是個托詞。一般很少有人會介意,即使遇到較真的人質疑,他們也準備好了一套說法。
記者采訪中發現,今年3月以來,關于信貸的推銷電話突然多了起來,而且都能說出接聽電話的人的姓氏。
【觸目驚心】
物業公司信息維護員,離職后盜取數百萬條信息
去年11月,警方抓獲了某借貸公司業務員鄭某,他手中掌握著100多萬條公民信息。他有兩名同伙,專門從事倒賣信息的林某手中有500萬條信息,兼做倒賣和推銷業務的陳某,也掌握了300多萬條公民信息。
警方追查信息來源時,發現陳某的上家吳某原是一家物業公司的信息維護員,離職后因公司管理疏忽,他仍可以登錄公司的辦公系統,借機盜取了大量市民信息。
據警方透露,專項打擊前,倒賣信息的嫌疑人多來自房地產、物業和家裝行業,今年3月起,信貸行業又成了“主力”?!耙郧靶孤兜膫€人信息多數只有名字、電話號碼和住址,現在被倒賣的居然是征信信息。”民警說,征信信息反映了公民的經濟情況,一旦被詐騙分子掌握,后果不堪設想。比如,冒充銀行提升信用額度或欠款繳費不成功等騙術,不排除騙子有針對性地下手。
?
居民個人信息被隨意倒賣。
【生財之道】
征信信息類似“經濟身份證”
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據了解,市民需要辦理貸款抵押等業務時,都要查詢征信信息。銀行工作人員賴小姐說,目前個人征信數據庫采集的信息包括姓名、聯系方式、婚姻狀況、居住地址、職業等個人基本情況,還包括貸款發放銀行、貸款額、貸款期限、實際還款記錄等貸款信息,及發卡銀行、授信額度、還款記錄等信用卡信息。其他公共事業繳費信息、個人欠稅、法院判決等,也已經或即將納入個人信用數據庫。
“個人的征信信息類似‘經濟身份證’,”賴小姐說,“足以讓一個人變得完全‘透明’?!?/p>
記者從銀行業內人士口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樓市火爆,置換房產的市民較多,他們在交易過程中都要查詢個人征信信息,有的還會打印出來交給貸款公司或中介機構。一些不法分子就此盯上了這條“生財之道”。
【警方調查】
民間借貸機構和銀行內部
存在泄密渠道
究竟是誰泄露了這些本應屬于隱私的信息呢?
據悉,市民可到所在地的中國人民銀行分支行、征信分中心免費查詢本人信用報告,網絡上還有多款征信查詢APP軟件可供下載。此外,一些民間借貸機構要求客戶提供個人征信報告的詳細內容,但在使用時存在許多不規范的地方或保管不善,個別業務員私下倒賣客戶信息。
從警方調查獲悉,嫌疑人手中的公民征信信息,來源包括銀行內部和民間借貸機構,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中。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尚無專門針對公民信用和隱私保護的法律,《征信業管理條例》和《征信機構管理辦法》沒有涉及泄露公民信息須承擔的責任等內容。
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的郭豐律師認為,公民征信信息也屬于個人信息,公民依法對個人信用信息享有支配權、控制權、不受侵犯權以及利用權。他建議征信業監管部門亟須出臺專門規定,從個人信用信息的查詢、使用、保管以及提供等方面,對民間借貸機構的行為予以規范。監管部門應對民間借貸機構涉及征信領域的相關業務進行全面、深入的檢查與整頓,增強相關從業人員的征信法治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