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參加海峽論壇的臺胞嘉賓參觀海滄區海虹社區,與社區演奏隊同唱閩南歌曲。(資料圖/記者黃嶸攝) 金尚社區居民向參加論壇的臺灣嘉賓贈送書法作品。 臺胞義工在廈門參與為社區孤寡、空巢老人包粽子的志愿服務。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衛琳 通訊員 白龍翔 圖/市民政局提供(除署名外))近年來,廈門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為引領,在拓展兩岸社區交流合作上進行了持續而深入的積極探索,廈臺兩地一批社區、村(里)先后締結友好合作關系,兩岸基層社區在頻繁熱絡的往來中互相汲取社區治理的好經驗和好做法,為提升社區環境共同努力,一系列交流互動讓兩岸同胞的心貼得更近、情融得更深、家建得更美。 今日上午,第三屆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在廈開幕。來自臺灣的村里長、社會組織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大陸的社區村居主干、社區治理專家260多人將參加論壇,交流社區治理經驗。 建設美好家園的共同期許,讓兩岸同胞在社區治理方面展開了越來越多的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廈門在拓展兩岸社區交流合作上進行了持續而深入的積極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了解,目前,廈門有38個鎮街與臺灣54個鄉(鎮、區)進行對接交流,21個社區與臺灣21個村(里)結成對口交流社區,兩岸社區工作者和基層民眾通過這一座座友好橋梁,交流互訪趨向常態化,在各類駐點交流、考察學習、經驗分享活動中碰撞思想,啟發創意,促進兩岸社區發展。 兩岸社區結對加深往來學習 “臺灣社區利用社團號召居民走出家門,參與社區建設。”兩年前,湖里區殿前街道的社區干部黃薇曾赴臺學習,收獲不小。這是廈門首次派遣社區工作者到臺灣社區駐點學習,參與臺灣社區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學習臺灣社區營造經驗后,社區發動臺胞臺屬和其他居民一起組建了“銀發加油站”、“巡守隊”等社團,實現自我服務。 一批臺灣里長先后來到廈門參觀交流,在考察美麗廈門典范社區的過程中收獲社區治理新思路。去年,臺北市劍潭里里長畢無量在廈門前埔北社區參觀交流時,對智能取件的“鳥箱”印象很深。畢無量說,兩岸社區之間的互相觀摩令他收獲很大。 兩岸社區的合作在人員密切往來間朝向機制化、常態化與社會化方向發展。廈門推動公益、慈善、服務類社會組織與臺灣社會組織加強交流,同時以論壇、講座、研討會等形式推動兩岸社區專家和優秀實務工作者互通社區建設前沿成果和先進理念,讓更多社區治理好經驗在兩岸之間傳遞。 深化社區合作攜手共同締造 在創新社區治理的實踐道路上,“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為廈門提供了目標方向和行動指引。近年來,不少社區在共同締造行動中引入臺灣專家的專業優勢,搭建兩岸專家、社區組織和居民共同參與的“共同締造工作坊”,創新推動社區新發展。 去年,思明區廈港街道引入臺南市文化協會參與推動沙坡尾避風塢改造工作,成立社造中心,試點社區營造工作。社造中心通過“文化引導、活動帶動”激發居民、商家和企業自我管理、服務厝邊的熱情,調整商業業態,讓“老廈港”文化特色逐步轉化為經濟生產力。 在海滄青礁村院前社,臺灣大學建筑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的規劃師李佩珍正帶領一支團隊助力院前社的發展。團隊接受海滄區聘任后,李佩珍等人開始挨家挨戶了解村民對村莊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圍繞閩臺生態文化村的方向展開建設。如今,院前社充滿歷史韻味的古厝吸引不少游客到來,城市菜地的開發模式提升了經濟效益,老村落煥發出新面貌。 這種兩岸參與的共同締造新模式,為廈門的社區治理和建設注入一股新風。 |
相關閱讀:
- [ 06-11]第八屆海峽論壇·兩岸社區服務懇談會在廈門舉行
- [ 06-08]廈門高校志愿者昨入駐社區書院 掛鉤25家試點書院
- [ 06-07]湖里區園山社區與廈門老年大學共辦書法聯誼活動
- [ 05-30]廈門基層社區向歸僑僑眷征集意見建議
- [ 05-28]廈門首家社區戒煙門診在蓮前街道掛牌 提供戒煙咨詢
- [ 05-19]“緣”起母愛 廈門殿前街道長樂社區辦“母親課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