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文/圖)閩臺社區治理交流再結碩果。第三屆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昨日在廈門舉行,來自福建和臺灣的12對村居(里)現場簽訂合作共建協議。這是兩岸社區簽約結對子首次由廈門擴大到福州、泉州、漳州等地。 包括40多位臺灣村里長在內的200多名兩岸嘉賓出席了昨天的開幕活動。本屆兩岸社區治理論壇是兩岸首次聯辦,主題為“共建、共享、共融”,著力體現融合,主要是兩岸社區治理實踐融合、兩岸社區發展利益融合。 導報記者從會中了解到,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首設于2014年海峽論壇。在去年第二屆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上,有6對廈臺社區組織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一年來,簽約共建社區通過積極開展人員互訪、組織互聯、政策互動,相互交往更加密切、交流合作更加鞏固、互惠效益日益彰顯。 作為本次論壇的亮點,昨日又有12個福建省的社區組織與臺北、新北、臺中、屏東、云林、苗栗的12個村、里喜結“良緣”。據介紹,除了6個廈門市轄區的城鄉社區外,來自福州鼓樓區、泉州石獅、泉州晉江、漳州龍文、漳州薌城的社區,也與臺灣方面簽訂兩岸社區建設交流合作協議書,“牽手”的雙方將不定期組織互訪交流活動,共享發展經驗,共享資源優勢,共創兩岸和諧社區。 在論壇活動外,昨日下午,與會嘉賓兵分六路,分赴廈門市6個市轄區的城鄉社區考察交流。 聲音 趙守博:大陸可借鑒臺灣經驗解決社區空心化問題 已連續三年與會的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論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趙守博,這十幾年來在大陸多個省份考察社區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大陸社區通”,他也親身感受到大陸社區治理發展的進步。趙守博表示,大陸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設,尤其融入社區發展中,在這方面,臺灣經驗或許可供借鑒。他介紹,臺灣社區里的“媽媽教室”,不只是媽媽聯誼活動的場所,也是傳授科學新知的地方,而媽媽是一個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員,家庭教育事半功倍。此外,像社區產業發展、農村再生、守望相助等方面的臺灣經驗,對于解決兩岸社區治理中共同面臨的社區“空心化”、關愛老人等問題都有相同的借鑒意義。 |
相關閱讀:
- [ 06-11]廈臺創新深化社區治理交流合作機制 取得豐碩成果
- [ 06-11]兩岸社區服務懇談會昨舉行 專家深入交流社區營造
- [ 06-10]第八屆海峽論壇?兩岸社區服務懇談會在廈門召開
- [ 06-07]湖里區園山社區與廈門老年大學共辦書法聯誼活動
- [ 06-07]湖里區金林社區舉辦包粽子大賽 居民參與樂在其中
- [ 06-07]湖里區江頭社區組織親子活動 30對親子家庭參加
- [ 06-07]湖里區金海社區組織居民包粽子 送給社區困難群眾
- [ 06-01]湖里區呂嶺社區開展“5·29會員活動日”宣傳活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