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流活動在廈金海域舉行。(航拍器攝)
【大黃魚魚苗放流回放】
1、網魚
2、吊網
活水船吊臂將活水船水池里的大黃魚魚苗連水帶魚吊起。
3、入海
活水船吊臂將活水船水池里的大黃魚魚苗連水帶魚吊起,再輕放入海。
4、放流
吊網輕放入海后,大黃魚魚苗游入大海。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林雯 通訊員 洪寶珍 圖/記者 王火炎)“你好。”
“你好。”
這一聲熟悉的互相問候,來自廈金海域中線上。6月8日上午10點30分許,廈門和金門的增殖放流船隊在這里聚首。
6月8日,是全國海洋宣傳日,也是在這一天,廈門和金門繼去年之后,第二次攜手展開“兩門”聯合增殖放流。
有了去年的放流經驗“打底”,今年大規模增殖放流活動的各項細節也被考慮得面面俱到。比如在放流環節,兩岸工作人員事先定制了專門的工具——4條軟布滑道分別被架設在了廈門和金門的放流船上,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工作人員打開了船上的水帶,先將滑道上下澆了個濕透,他們說,這是為了盡量減少對魚苗的傷害,防止小魚苗粘連在滑道上。
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完成之后,金門水產試驗所的工作人員將他們帶來的真鯛、黃鰭鯛幼苗和東風螺傳遞到了廈門的放流船上,金門縣建設處處長許志忠也來到廈門船上,他和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總工程師林懷遠一起,將金門來的小魚苗們從廈門的放流船上一起送入了廈金海域。此后,林懷遠也登上了金門方面的放流船,將廈門培育的真鯛和黃鰭鯛小魚苗從金門船上放入海中——今年的增值放流,從細節上也更凸顯了“兩門”同放的意味。
當天,金門方面共在廈金海域放流了2萬尾黑鯛、3萬尾黃鰭鯛和1萬粒東風螺。而廈門則放流了23萬尾大黃魚、5.8萬尾黃鰭鯛以及1.9萬尾真鯛。金門縣建設處處長許志忠表示,廈門和金門共享著廈金海域,兩岸攜手共同放流是一件好事,要實現海域漁業資源的永續化,兩岸的水產部門應該共同努力。
記者從當天的放流活動上了解到,兩岸的漁業部門有意將“兩門”同放打造成一項常態化活動,爭取每年都在休漁期內展開共同增殖放流,以此來豐富廈金海域的海洋生物資源。
近幾年來,廈門市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6月8日的廈金海域“兩門”共同放流僅僅是今年廈門增殖放流系列活動中的其中一站,今年,全市計劃投入增殖放流資金300萬元,計劃在我市不同海域放流各類魚、蝦、蟹苗5億尾以上。
放流東風螺。(航拍器攝)
在船上等待放流的大黃魚魚苗。
在甲板上準備分袋放流的魚苗。
【同步】
放流23萬尾大黃魚
恢復廈金海域 自然種群資源
為了更大程度地豐富廈金海域的魚種,8日凌晨,滿載23萬尾大黃魚苗的活水船從福建省的大黃魚之鄉——寧德啟程,也在當天上午10時許趕到了廈金海域,參加此次的兩岸增殖放流活動。據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大黃魚比較嬌貴,長途陸運容易造成魚苗死亡,因此海洋漁業部門才特地采用船運的方式將魚苗直接運送到放流海域。放流時,工作人員操作活水船上的吊臂,采用網吊的方式將大黃魚魚苗連水帶魚吊起,再緩緩輕放入大海之中。
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所長盧小寧告訴記者,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廈門海域都難覓大黃魚的蹤跡,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海洋漁業部門積極在廈門海域增殖放流大黃魚的原因,希望通過這種人工放流的手段,能夠盡快恢復廈門海域的大黃魚自然種群資源。一個好現象是,去年,海洋漁業部門在廈金海域觀測到的大黃魚就已經開始增多,今年,廈門計劃陸續放流200萬尾大黃魚苗。
【提醒】
切勿自行放流 外來物種
需要提醒的是,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有嚴格的品種要求,市民群眾切勿在沒有專家指導的情況下隨意往江河湖海中放生水生生物。諸如紅耳彩龜(俗稱巴西龜)、牛蛙(又名美國牛蛙)、革胡子鯰、短蓋巨脂鯉(俗稱淡水白鯧)、克氏原螯蝦(俗稱小龍蝦)、大瓶螺(又稱福壽螺)、下口鲇(又稱清道夫)等外來物種以及各種轉基因物種是嚴格禁止隨意放生的,外來物種一旦大規模入侵,很可能對我國的自然水域生態環境帶來毀滅性打擊。而轉基因物種也會影響到野生生物的多樣性,使其易受自然環境異常、病毒侵害等影響,因而也是不能放流的。
【解密】
為什么放流這些魚?
真鯛,又稱加吉魚,黃鰭鯛,俗稱黃翅魚,黑鯛,俗稱黑翅魚。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些魚類全部都是廈門海域的原生經濟魚種,也是市民比較喜歡食用的魚類,野生真鯛、黃鰭鯛和黑鯛的市場價格都比較高。
當然,今年廈門將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遠不止這些品種。參照去年的標準,廈門主要放流了長毛對蝦、日本對蝦、梭子蟹、黃鰭鯛、真鯛、黑鯛、大灘涂魚、青石斑、波紋巴非蛤等。其中長毛對蝦數量最多,將放流上億尾。
為什么廈門海域要放流這么多“小蝦米”,其實其中大有學問。長毛對蝦,其實就是本地市場上最常見的紅蝦,在廈門海域的食物鏈金字塔中,生長周期僅需6至7個月的長毛對蝦處于最底層,這就為其他諸如黃鰭鯛、真鯛等提供了餌料,而這些“小魚”多了,又為中華白海豚這樣的“大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增殖放流除了可起到增加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凈化水質、保護瀕危物種等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增殖放流這項活動由政府部門發起,民間自愿參與,漁民不用花一分錢,即可在來年開漁季節享受到成效。
【背景】
去年,由省海洋與漁業廳、市海洋與漁業局主辦,本報協辦的“江河湖海年年有魚”增殖放流活動首次牽手金門在廈金海域成功實施聯合增殖放流。
廈門和金門,共同實施“兩門”放流,以創新的增殖放流活動形式拓展兩岸漁業生態修復工作,在增強企業用海生態補償意識的同時,更使政府的增殖放流行動在民間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喚起了民眾愛海、護海的意識。
廈門和金門約定,今后將力爭使廈門與金門的“兩門”共同增殖放流成為一項常態化的品牌活動,從而吸引更多人關注并參與到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隊伍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