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綠色發展,廈門先行。近日,在廈門市委宣傳部會同市深改辦組織的“深化改革看廈門”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中,晨報記者用筆和鏡頭記錄下美麗廈門和諧發展的軌跡。今起,晨報將連續推出《聚焦廈門生態文明建設亮點》系列報道,為您講述廈門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的新聞故事。
藍寶公司回收含鋁廢渣、含鐵廢渣等,制成各類水處理劑,治理廈門各類單位的污水,實現以“污”制“污”。記者潘薇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潘薇)研發出國內第一臺純鋰電高速摩托車成功開拓歐美市場,研發出國內第一艘純鋰電太陽能游艇并投入筼筜湖運營……作為最早一批進行綠色循環經濟改革發展的企業,廈門華鋰能源有限公司在市場及社會中創造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值得一提的是,在廈門,這樣推廣綠色循環經濟的企業改革范本不在少數。
“深化改革看廈門”大型主題采訪特別報道———聚焦廈門生態文明建設亮點系列報道第一篇,首先聚焦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探索“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轉型”的案例。
企業改革
變廢為寶獲可觀經濟效益
在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里,一家名為藍保(廈門)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可謂與眾不同,別的企業原材料需要從外面運進來,而藍保的原材料則來自園區內的柯達圖文影像、廈門飛鵬工業、安恒鋼材等20多家企業。通過回收這些企業產生的含鋁廢渣、含鐵廢渣等,制成各類水處理劑治理廈門各類單位的污水,實現以“污”制“污”、變廢為寶。
“別小看這些廢料,我們一年能回收5萬多噸,可節約社會處理污染物費用將近1億元。”藍保總經理呂奮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道出了該企業秉承著“3R”發展理念(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從循環經濟中嘗到了甜頭。藍保還探究資源綜合利用,致力于發展循環經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并申請專利技術近十個,并參與制定了十幾項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編寫。“我們希望能為資源回收利用產品的市場開拓建立質量標準化的基礎,促進循環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呂奮勇說。
在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內,像藍保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華電(廈門)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去年剛剛取得國家發改委循環經濟改造示范試點項目,相較于傳統的燃煤電站,華電的第一期工程建設的分布式能源站能源利用率由40%提升至75%—80%。而三期工程建設結束后,華電將為周邊眾多基礎企業提供電能、冷能、蒸汽、熱水,并保障廈門電網的安全穩定。華電總經理崔文健表示:“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是我們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我們通過用戶對能源的不同需求進行輸送,將輸送環節的損耗降至最低,從而實現了能源利用效能的最大化。”
可以說,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內,走循環經濟改造路子的企業越來越多,園區在打造多家廈門發展循環經濟的“范本”企業的同時,也在管理制度上積極探索,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平臺提升
創新園區循環化改造模式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按照物質流和關聯度統籌產業布局,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示范區,促進企業間、園區內、產業間耦合共生。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抓住政策機遇,園區的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去年6月通過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的專家評審,被確定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據悉,該園區循環化改造總投資37.31億元,其中9個項目獲中央財政資金補助,補助金額共9270萬元。未來,園區將從中央資金補貼項目和自主項目中,發現和生成新的符合國家和省市產業發展和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項目,爭取發展成為自生性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園區,創新廈門園區循環化改造模式。
為更好地促進相關企業循環經濟改造順利進行,2015年9月,廈門市經信局、廈門市財政局聯合發布《廈門市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建設管理辦法》。該辦法制定了中央補助資金使用規定,明確了園區管委會作為園區循環化改造的實施主體,建立了項目定期報告制度及項目跟蹤管理制度和處罰措施等內容。園區管委會依照該管理辦法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各項管理為循環化改造提供了制度保障。
園區目標
構建百億循環經濟產業鏈
談到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的未來,集美區經信局副局長王志衛表示,集美在推進重點項目進展時,思考如何有效地建立由點到面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切實地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在產業結構調整、環保設施建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做出符合集美臺商投資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路子,并表示將以重點支撐項目和實施方案中循環化改造考核體系為循環化改造目標導向。
“到2018年,園區將基本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低碳節能為特征的新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促進可持續發展。”王志衛表示,園區將通過循環化改造,圍繞汽車、機械、電子、紡織等龍頭產業,構建百億循環經濟產業鏈。
在王志衛看來,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只是廈門產業轉型的一個縮影,廈門迫切需要以該園區的成功探索作為示范,在全市范圍推進循環經濟,保證經濟轉型成功實現。
【相關解讀】
集美試點創新生態文明機制
集美區的一個特點是產城融合,它擁有國家級臺商投資區,產業發展戰略清晰,轄區內有多所科研機構和高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如何更好地實現產城融合發展,如何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集美區實現可持續發展亟須解決的戰略問題。
集美區政府結合集美(杏林)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建設工作,通過有效建立集美區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探索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路子,凝練和形成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社區民眾相互協同、全社會參與的集美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及運行機制,創新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園區—社區融合式建設模式。
【走轉改手記】
循環經濟收獲“雙效”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求推動75%的國家級園區和50%的省級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我們走訪了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發現,其中不少企業都摸索出了變“廢”為“寶”的路子。據悉,未來園區還將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管理平臺,搭建循環鏈條上相關企業的信息發布與技術展示交流;持續建設一批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示范企業,進一步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臺商投資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區和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
一路上,我們了解了污水處理如何進行廢料綜合運用,并體會了鋰電池交通工具帶來的無污染運行的感覺,從中可以看出,循環化改造作為園區轉型升級的一大舉措,不僅能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還能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兩方面產生的效用都十分顯著,無污染又高效,更為美麗廈門建設加了不少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