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保障 “三個一”實現城市發展綠色決策 擁有《廈門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等三十余部法規規章,在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早已被提升到立法的層面,有著堅實的法律保障。2014年,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引領下,我市更是率先全省將生態控制線納入“多規合一”管理平臺,生態保護區域被牢牢固定在“一張藍圖”上,形成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等要素被融入社會、經濟、國土、城鄉等各領域,在“一個戰略、一張藍圖、一個平臺”中實現了城市發展的綠色決策。 2015年,我市在全省市長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中穩居榜首。每年,各區黨政“一把手”都要簽訂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我市還率先全國開展了評價考核試點工作,生態文明指標在政績考核中的權重高達25%,這在全國是最高的。不僅如此,生態環境建設也被納入“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重中之重,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確定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項目,努力做到生態為民、生態惠民、生態利民。一系列的機制保障,確保了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城市發展各項決策的立足點、出發點,“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已然形成。 技術革新 提質增效綠色發展成主流 23日正午,熱辣的太陽炙烤得空氣都發燙,位于同安的“圓香黑豬環保養殖基地”卻并未因此散發出異味,記者一直走到了豬圈外,才意識到自己身在養豬場。這里所有的養殖廢水(包括豬糞、豬尿)都是在舍外發酵床內,通過含有發酵菌的墊料進行降解,真正實現了污染物的零排放。這一項技術革新,是在政府扶持下完成的,環保等相關部門更是靠前指導,“手把手”地引導企業向生態養殖模式轉型。 不僅對規模化的畜禽養殖業進行污染治理,我市在食品、印染、造紙等傳統產業也進行了改造升級;著力推進污水管網建設、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集中供熱等重點減排工程建設為發展騰出了總量空間;通過機場碼頭“油改電”項目,在公共交通領域投入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車,發展公共自行車等慢行系統,構建起全方位的綠色交通體系;在規劃之初就融入環保、節能設計,我市目前已有星級綠色建筑“精品”三十余處……在我市的各行各業,綠色發展已是主流趨勢。 “十二五”期間,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9%的情況下,我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強度(千克/萬元)分別從2010年的2.2、0.2、2.2、2.2降至2015年的1.2、0.2、0.4、0.9,遠低于國家平均水平。通過因勢利導、促進技術革新、推動產業的綠色轉型,我市切實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雙贏。 |
相關閱讀:
- [ 06-08]以新理念引領我省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 [ 06-06]生態有“我”更文明
- [ 06-05]世界環境日話生態:習總書記情系“山水林田湖”
- [ 06-01]無人機航拍佛山:一座工業城市的生態文明之路
- [ 05-27]習近平黑龍江調研 再次強調“兩座山”辯證關系
- [ 05-24]多規合一實現廈門綠色決策 高起點推生態文明建設
- [ 05-17]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