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蝸牛爬到輪渡一車站的站牌上。 廈門日報訊 (文/圖記者 沈彥彥 王元暉)臺風尼伯特未到,大蝸牛先動了起來。往年曾在海滄發現的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蝸牛重現街頭。今年,這種全球最大的蝸牛被發現的地點是廈門島內最繁華的地段:輪渡碼頭。 昨天凌晨,幾只巴掌大的蝸牛悄悄地從輪渡碼頭旁的綠化帶爬向人行道,這吸引了廈門大學幾名學生的注意,他們蹲下身子,掏出手機,拍下這種罕見外來入侵物種碩大的身影。 不僅啃食植物 也吃紙張肉類 “臺風天前后,最容易遇到這些家伙。”廈門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的小陳撥開綠化帶中的植物枝葉,發現了許多這種大蝸牛,最大的一只足足有20厘米長。小陳說,沒錯,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非洲大蝸牛,它們最喜歡在下雨天及夜間出沒。 記者了解到,2013年,這種生物就曾入侵廈門的海滄,不過,島內輪渡以往并未發現。專家介紹,非洲大蝸牛是我國公布的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據介紹,這種蝸牛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奇葩”特點。首先,它屬于雜食性動物,不僅啃食植物,也吃紙張、肉類等,有時連同伴尸體也不放過,饑餓時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生存能力極強。其次,這種蝸牛還是雌雄同體的生物,繁殖能力很強,異體交配可產卵300個。此外,它的壽命可長達9年。因此,這種生物一旦入侵,便難以消滅干凈。 進入島內現身繁華地段,是否意味著這一有害入侵物種已在廈門大規模繁殖?專家推測,這至少說明該物種正在廈門正常繁殖,而以其繁殖能力,若不加控制,很可能會逐步形成種群。 曾因食用入閩 如今卻成寵物 “這不是法國菜中的食用蝸牛嗎?”“這些蝸牛是怎么到來的?我們又該注意什么?”面對市民的疑問,廈門農林專家林琳荷表示,不是所有的大蝸牛都能吃。事實上,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其中就包括攜帶“大名鼎鼎”的人獸共患廣州管圓線蟲,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因此,這種蝸牛致病,吃不得! 而可笑的是,這種奇葩蝸牛最初就是為食用用途被帶入福建的。我省曾有不少人養殖這種蝸牛,被禁后,這些蝸牛被拋到野外大量繁殖。 “除了韭菜和蒜頭,什么都能吃……我家‘妞妞’已經養了3年了……”記者還在網絡社交平臺的“蝸牛吧”發現,有定位地為廈門的網友發布養殖非洲大蝸牛作為寵物的照片。 據介紹,因其屬于外來物種,繁殖力強,破壞能力強,且攜帶多種病菌,這種蝸牛是國家下令禁止養殖的,也不能作為寵物飼養。而已經飼養了這種大蝸牛的市民,也不要將其活體隨意棄置。 |
相關閱讀:
- [ 09-07]路邊碩大“花螺”是非洲大蝸牛 有寄生蟲不能食用
- [ 08-06]蝸牛竟有拳頭大是入侵物種 可能含寄生蟲最好別碰
- [ 11-11]非洲大蝸牛半個手掌大 屬外來入侵物種(圖)
- [ 07-03]巨型蝸牛身長10厘米 可危害500多種作物能啃食水泥
- [ 07-04]廈門一市民養了只非洲大蝸牛 擔心被傳播疾病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