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山社區的助老員定期上門看望社區里的老人。 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 東南網7月5日訊(記者 鄧婕)當前,老齡化社會正大步走來,廈門市60周歲以上的戶籍老人占29.8%,老齡化程度為14.1%。如果沒有更加多元的選擇,在不久的將來,去哪兒養老、怎么養老的問題,必定會給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在破解養老重難點問題上,廈門市從未停止探索。近年來,廈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優質服務的原則,采取公開招投標方式建設全市性養老信息化平臺,在條件相對成熟的社區試點居家養老服務站,每年撥付專項資金用于服務中心的建設與運行,無償、低償地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老年餐桌、醫療康復、教育學習、文體娛樂等養老服務,并運用“互聯網+”,構建信息化、專業化、市場化的養老服務優質平臺。 “退休以后沒事做,兒女工作又忙,要不是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真得悶出病來。”6月29日,正在思明區廈港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跳舞的鄭麗珍老人說。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鄭麗珍一樣的8345位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把這里當作他們安度晚年的“幸福驛站”。 助老員入戶 服務精準老人舒心 “松釗啊,昨天我牙痛死了,你看,現在臉都有點腫。”“是有點兒,現在疼得還厲害嗎?不然我下樓給您買點消炎藥。” 6月29日早上11點18分,李松釗和楊文峰兩名社區助老員走進禾山社區龍湖花園30幢602室,例行為今年70歲的陳秀蝦量血壓,并詢問了老兩口近一周以來的身體狀況。“我老婆子每次看到他們,眼神都‘活’了。”陳秀蝦的老伴陳國良說。 如此親密的景象,折射出現代老人生活質量與精神世界的落后和缺失。就拿陳秀蝦夫婦來說,從龍海搬遷到廈門居住已經近三十年了,卻連幾個著名景點也很少去,獨有一女的他們,也不能指望忙碌的女兒常回家看看。 2015年4月,廈門在全省率先成立廈門市市民養老服務中心,其中的“助老員制度”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陳國良們”的難題。廈門先在思明區廈港街道、湖里區禾山社區等8個社區試點,為每個社區配備至少2名助老員,為社區老人專職解決助餐、助醫、助潔、助行、助浴、助急等居家養老問題。助老員也可以協調協助加盟服務商、志愿者、愛心企業等提供上門服務,這意味著許多在城市角落生活的老人也將被服務覆蓋。 像枋湖花園獨居張老伯遭遇車禍,社區助老員接到信息后第一時間就趕到醫院,幫助老人聯系其家屬,并根據家屬需要聯系養老照料的相關優惠資源;禾山社區蘇老伯一家生活困難,助老員便帶領志愿者上門為蘇老伯家做義務保潔服務……據了解,助老員制度年內計劃推廣到島內兩區和島外各區主城區的村、居,2017年將推廣到全市。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試點社區還進行了“自我造血”的補充。禾山社區從2014年開始就采用“三社聯動”(以社區為平臺、社區社會組織為依托、社工人才為骨干)運行機制,打造“開心養生堂”“一個人的劇場”“有營生活”等系列居家養老服務品牌,還鏈接社區內愛心商家,在重陽節、春節等特定節日為困難老人提供愛心餐桌,每周為困難老人提供222份的愛心早餐,為他們的生活兜底。 接下來,禾山社區還將與禾山街道衛計辦共同為社區老人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具體內容包括,為簽約慢病患者的家庭成員提供干預服務、為80歲以上老年人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免費提供每年一次的上門出診服務、為慢性病人和65歲以上老人提供定期檢查等服務。“另外,家庭醫生還會與助老員互動,傳授助老員一些病人發病時的處理方法,”禾山社區黨工委書記林銀玲說,“‘醫養結合’的社區居家養老,能讓老人獲得更舒心,更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
相關閱讀:
- [ 07-04]市委副書記洪碧玲到掛點社區高林社區講黨課
- [ 07-03]廈門鎮海社區黨委書記蘇江圳帶領居民改造小區
- [ 07-03]廈門溪東社區:說說一個“愛心媽媽”的那些事
- [ 07-01]為方便居民出行 集美試運行4條社區公交線路
- [ 06-30]廈門殿前街道馬垅社區開展"兩學一做" 學習海堤精神
- [ 06-30]湖里工業園區管委會攜手禾緣社區 共建幫扶創和諧
- [ 06-30]湖里禾山街道領導進社區講黨課 與居民分享學習心得
- [ 06-29]集美文明創建暗訪團啟動 首期測評重點選定社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