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古陶瓷珍品展”展品引市民駐足。記者 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 (晨報記者葉子申)“終于,開始裝箱了,‘寒江雪’的廈門古玩城歷史進入了尾聲。同奧賽上的倒計時一樣,最后一秒總是連接著激越人心的競發;不同的只是‘寒江雪’需要解讀,不然縱使是歷史的確打從我們這里經過,我們也未必能感知它留下的榮耀或斑駁,特別是于無聲處的‘寒江雪’……”這段如詩般的文字,是今年6月30日廈門寒江雪博物館(以下簡稱“寒江雪”)搬遷前,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金夜明寫下的。他見證了過去一年中寒江雪的發展歷程,因此感慨良多。
記者了解到,寒江雪于去年6月30日在廈門古玩城開館,截至今年6月30日,已走過整整一年時間。而結束在廈門古玩城的租約后,寒江雪將先搬遷至海滄新陽,之后再搬遷至位于漳州龍池的大型博物館。
廈門寒江雪博物館董事長邱季端說,此次寒江雪的搬遷,可視作是其“二次出發”。未來,希望這一平臺能聚集更多藝術收藏界的有識之士,打造一支民間收藏的重要力量。
成立藏館
凝聚力量
為民藏正名
據金夜明介紹,寒江雪于去年6月30日在廈門古玩城開館,展覽面積為500平方米。“去年開館時,邱季端特別邀請中國著名陶瓷評鑒專家、中央電視臺《尋寶》欄目瓷器鑒定首席專家丘小君來現場鑒寶,備受業界關注。”
在開館儀式上,邱季端表示,寒江雪廈門展廳的開館,對于廈門古陶瓷收藏界是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希望能為中國古陶瓷收藏保真做點貢獻”。
據邱季端介紹,近年來,國內的民間收藏市場不斷擴容,越來越多民藏人士加入這一行列中來。“然而,出于某些原因,部分業界人士對民間收藏存在誤解,不由分說地打壓,導致許多民藏人士飽受攻擊。”邱季端說,對于這種情況,他感到很痛心,于是決定成立寒江雪,希望以自己的影響力,為民間收藏正名,同時也希望借此平臺凝聚業界力量,推動民間收藏更好地發展。
聯通業界
8000多位藏友來賓到訪
記者了解到,在過去的一年中,寒江雪為推動民藏發展做了許多事。一方面,密集邀約各地藏領、文博層峰、學術巨擘、高校精英和廣大藏友,或開研討或結社或聯通,把廈門的民藏行業搞得很“熱”。
“那段時間,展廳的簽名簿換了一本又一本,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名字,如趙青云、馬希桂、葉文程、雷從云、丘小君、李瑞森、姚政、曹文海、張五常……”金夜明說,粗略算來,短短一年時間,共有8000多位特邀藏友和來賓到訪寒江雪;共舉辦500多席的接待酒宴;召開42次小型專題會議;舉辦3次百人研討;外出參訪達26次之多;發出文稿、公眾微信94篇……
金夜明說,此間他們還多次舉辦大型藝術展覽活動,今年5月20日在2016藝術廈門博覽會上舉辦的“一帶一路古陶瓷珍品展”就是其中之一。
廣募草根
積極“走出去”進行交流
除了“請進來”外,寒江雪還積極“走出去”。據邱季端介紹,過去一年中,他率隊走訪了國內多位資深民間收藏家。去年10月,民藏新秀問禪發出“英雄帖”,廣邀天下民藏人士共商民藏發展。
“他的這個義舉讓我很感動,作為草根民藏,竟然有這樣的擔當,我一定要給予呼應。”邱季端說,于是,他親率寒江雪團隊到場力挺。而當時,問禪見到邱季端的第一句話便是:“沒想到你能來!”
據金夜明介紹,在邱季端臨行前,各個收藏群里已相繼傳出寒江雪團隊將出席的信息,于是,國內民藏團隊也紛紛出動,最后,活動現場吸引了上百位民藏人士參加。
另外,今年年初,上海爍鈺博物館開館,以及橫店集團創始人、中國文化產業巨頭徐文榮先生與著名收藏家、古文物鑒賞專家朱祖國打造的橫店圓明新園開園等,邱季端都長途跋涉,親臨現場力挺。
去年12月,在邱季端的積極推動下,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在北京成立,邱季端擔任該委員會的名譽會長。
“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是,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專題報告會和巡回演講,向社會展示和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加強與媒體的合作,通過網絡、刊物、視頻等新媒體,宣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邱季端說,擔任名譽會長后,未來可以更好地為民間收藏“服務”。
將寒江雪打造成國內重要民藏基地
記者:您對寒江雪的定位是什么?
邱季端:寒江雪不是普通的展廳,更不是普通的古玩店,而是一個面向國內外的民間藏品藝術品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活躍了民藏氣氛,達成了非常多的共識,同時也聯絡了人脈,凝聚了共識,更堅定了未來的方向。
記者:能介紹一下新的展廳是什么情況?
邱季端:從廈門古玩城搬遷之后,新的展館先設在海滄新陽的舊廠房,總共3000多平方米,有辦公室和展廳,其中,展廳面積1500平方米左右。未來,等到龍池的博物館裝修完工后,面積會更大,能夠展出1萬多件藝術品。到時候,所有藏品將會搬過去。
記者:對于新的博物館,您有什么期待?
邱季端:我希望,新的博物館能發揮更大的平臺作用,能打造成國內重要的民間收藏的交流基地。此前,我也和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會長姚政溝通過,要聯合國內重要的民藏力量,將這個博物館打造成重要的民藏基地。
未來,我們還將聚集各地的民藏人士,尤其是海峽兩岸的民藏人士,打造民藏的學術高地,并開展“館學研”相結合的活動。
記者:除了展示藝術品,未來還有什么計劃?
邱季端:我們還要以博物館為基地,新編中國陶瓷史。目前,這一工作已經開始籌備。接下來,我們要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學術研討會,討論書的大綱,并邀請知名專家來策劃討論,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
記者:近年來,您一直為民間收藏奔走呼吁,致力于推動民藏發展。您做這些事情的初衷是什么?
邱季端:因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家文明的“金色名片”。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宣傳加強民間文物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這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民道德素養,增強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會聯合國內更多的民藏機構與人士,通過舉辦各類展覽和演講活動,團結和引導全國更多的收藏家和文物保護志愿者,共同為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做貢獻。
同時,我也希望,未來能發動和組織更多的有志于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青年人加入到文物保護的志愿者隊伍中來———從我做起,讓我們立刻行動起來,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關注文物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