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軟陶給“海娃”們帶來樂趣。 5日,廈門市海滄區農村學?!伴}南韻·中華情”藝術夏令營開營式在廈門中華兒女美術館舉辦,由此拉開了美術館“對話·開啟:版畫月三聯展”的序幕。 中華兒女美術館作為教育部指定的藝教委藝術培訓場館之一,館內保管著全國中小學生歷屆藝術展演全部獲獎作品。嫁接這樣高大上的美術館等高端藝術資源,讓農村小“海娃”(海滄的孩子們)有更多機會與藝術對話,正是海滄區開展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探索模式之一。 近年來,國內城市藝術培訓市場“爆棚式”發展,農村孩子的藝術教育卻長期被忽視。 然而,作為福建省首批“教育強區”和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特別是2013年被列為廈門唯一一個“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區”后,海滄根據“一年養興趣,兩年打基礎,三年有特長”的工作思路,在“向農村孩子播種藝術”的路上形成了獨特的“海滄模式”,逐步改變了這種“被忽視”:就地取材于閩南鄉土文化藝術,開展個性化藝術教育;高位嫁接藝術院校、美術館等高端資源,提供最好的藝術熏陶;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今年4月在青島舉行的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上,教育部郝平副部長、省教育廳黃紅武廳長指出,海滄農村藝術教育工作有聲有色,可以進一步向全國總結推廣海滄的經驗模式。 善用鄉土文化 開展個性化藝術教育 這幾天,洪卜仁、林志杰、陳炳聰等閩南文化研究大咖都忙著往海滄跑,教“海娃”唱閩南童謠,表演歌仔戲、高甲戲等。海滄區今年開設的162個夏令營陸續開營,其中不乏五祖拳、陶藝DIY、慈濟文化、朱子文化等閩南傳統特色主題的夏令營。 利用閩南鄉土文化藝術開展夏令營活動,讓“海娃”們一邊接觸、了解閩南文化,一邊潛移默化地接受藝術熏陶,正是海滄善用鄉土文化開展藝術教育探索的深化。 “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區”核心區域位于被戲稱為廈門“西伯利亞”的海滄東孚。一度有人認為,在農村學校推廣藝術教育,是“雞同鴨講”,但海滄區教育局認為,正因為農村孩子距離藝術比較遙遠,才更需要藝術的滋潤。 “跟城里孩子比,大部分農村孩子在藝術教育方面一片空白,‘海娃衛士(海滄的老師)’愿意主動為家長們做這件他們沒能力完成的事?!?海滄區教育局局長陸曉紅說,海滄要為農村娃開設“有感情和有溫度”的藝術教育,“鋼琴、小提琴這樣的樂器要在農村推廣并不現實,但能隨身攜帶、價格也不貴的陶笛就很適合”。 就這樣,就近取材、用鄉土藝術開展個性化藝術教育,在海滄上下成為共識并形成相對成熟的模式。位于古窯址邊的東瑤小學聘請當地一位民間藝術家,為孩子們上陶藝課;島外第一個開展陶笛課程的育才小學,學生個個都是“小笛手”;東孚中心幼兒園結合附近東埔村踩高蹺的傳統習俗讓孩子們玩“低蹺”;東孚中心小學開發閩南歌仔戲課;廈門一中海滄分校開設閩南語社團……幾乎每一所學校,都有“獨門”校本課程。 2006年,在海滄中學周永芬老師的推動下,海滄區更是把“軟陶手工與閩南鄉土藝術”作為一項重要教學課題,成立了“海滄區軟陶工作室”,大力推進并探索區內中、小學校際聯動的“軟陶特色手工實踐坊教學合作”新模式。紅磚古厝、燕尾脊、南音表演等隱含在鄉村日常生活的美術因子,都生動地體現在學生的軟陶作品中。今年4月,在全國第五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中,海滄區“創意軟陶特色工作坊”榮獲參賽項目一等獎。 “極具地域特色的閩南鄉土文化,為藝術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豐富資源。”廈門海滄中學校長張偉斌說,海滄區作為閩南文化、華僑文化、海絲文化的重鎮,歷來重視閩南文化傳承,成為實驗區后,“就地取材”用鄉土文化開展農村藝術教育探索,便成了必然選擇,并將“海娃”從小培養成民間藝術的“傳承者”。 |
相關閱讀:
- [ 06-27]從“綠色”名片說起 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在廈興起
- [ 06-09]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廈門4種社保費本月起將降低
- [ 05-31]臺灣頭號經濟犯在美國車禍身亡 曾掏空730億臺幣
- [ 05-28]臺灣經濟成長率再下調 全年勉強“保一”
- [ 05-27]經濟數據直接“打臉” 臺灣“悶經濟”悶到窒息
- [ 05-27]臺灣優人神鼓經典之作《時間之外》28日“登鷺”
- [ 05-27]首批臺灣小家電進海關 試水廈門自貿區市場
- [ 05-22]廈門市1至4月固投增幅全省居首 同比增長20.9%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