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 廈嵩航線自宋通航 魯迅說,地上本沒有了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換種說法,陸上本沒有渡口,停靠的船舶多了,也就變成了渡口。 在文史專家郭坤聰看來,廈門島、鼓浪嶼、海滄間的交流往來,離不開這一個個渡口、一艘艘船舶。海滄發現人類活動在3000多年前,海邊打魚的小船有許多,其中有一姓李漁民打魚至鼓浪嶼,并在島上安營扎寨,人類繁衍,廈門島也漸漸有了人氣。 嵩嶼位于廈門島的西岸,隔海與廈門島相對,相距2海里。《廈門交通志》中有記載,自宋至今與廈門島對渡。經過千百年發展,嵩嶼—廈門、嵩嶼—鼓浪嶼,漸漸形成了一條約定俗成的海上航線。郭坤聰說,上世紀30年代,有民營企業經營這條航線,而1949年之后,廈嵩之間更是來往密切,船舶有私營、民營和國營。 1928年,廈禾路前的第一段堤岸筑成,為便于識別9個碼頭的座位,就按照順序分別命名,廈禾路頭居于堤岸之首,顧稱為第一碼頭。之后,第一碼頭就成了廈嵩航線的一個渡口,人們在第一碼頭乘坐舢板或者汽船,經過20多分鐘航程,抵達嵩嶼碼頭。 [經歷] 曾是廈門島對外重要通道 廈門島四面環海,與內陸溝通困難。上世紀,廈嵩航線是廈門島通往漳州一條較為便捷的通道。市民在第一碼頭乘坐約20分鐘的船,到達嵩嶼之后,再坐車趕往目的地。可以說,廈嵩航線將廈門與內陸連接了起來。 上世紀改革開放后,嵩嶼碼頭是廈嵩航線的“水陸聯運”站,那時車票船票相連,一張票可乘坐船和大巴,遂被稱為“水陸聯運”。按現在的話來說,嵩嶼碼頭是一個重要的樞紐站,海陸無縫對接,漳州總站的公交車開到嵩嶼發車,市民憑著一張船票就能上車。 [今生] “海上公交”重回視野 廈門輪渡公司副總經理陳裕茂在輪渡公司工作了35年,在他的記憶中,廈嵩航線起起伏伏,在“水陸聯運”時期達到了鼎盛,一直到海滄大橋開通之前,這條航線熱度不減。 而海滄大橋開通之后,廈嵩航線航班大量萎縮,漸漸被人遺忘。不變的是,雖然人流量大不如前,這條航線依然存在著,仍然有些許市民依靠它出行。如今,海滄大橋漸漸擁堵,這條航線又重新被人提起。 在陳裕茂看來,廈嵩航線雖然“不賺錢”,甚至需要靠其他航線貼補成行,但這是城市公共交通在海上的延伸,是一條古老有歷史的航線,企業需要承擔這樣的社會責任。 |
相關閱讀:
- [ 07-12]海滄往島內“海上公交”單程2元 早晚高峰增開班次
- [ 07-09]女子公交站等車被公交撞傷致十級傷殘 獲賠30余萬
- [ 07-09]廈軟件園三期打造15分鐘生活圈 "夜間公交"已開通
- [ 07-01]為方便居民出行 集美試運行4條社區公交線路
- [ 06-30]廈門:車子開在路上突然靠邊停下 司機突發不適
- [ 06-27]集美區內近日新增918路 往返嘉庚公交場站與杏南
- [ 06-23]25日起廈門集美新增一路公交 方便往返杏林與集美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