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按照省市統一部署,近年來廈門各區、各部門持續深入推進“兩違”綜合治理專項行動,以此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城市規劃權威,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推動城市建設轉型升級。作為中心城區,思明區更是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廈門爭當“五大發展”示范市和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目標,擎起了“無違建”區的標桿。
在思明區,“兩違”治理工作進入了“無違建”創建、鞏固提升的全新階段,全區十個街道都是“無違建”創建示范點,全區上下一心,始終堅持以“共同締造”模式為引領,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廣大群眾從不知曉或不理解,到投身志愿巡查隊伍、共同締造“無違建”城區、共享治理成果。在思明區,“無違建”創建工作不是簡單的查違拆違,而是與老城區有機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民生工程、重點項目推進等一系列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從重視違建拆除數量,到真正實現新增違建“零增長”,有效消化歷史違建存量,高度重視拆后土地利用率,切實實現拆用結合,使治理成果惠及民生,讓百姓共享治理帶來的實惠。
如今,2016年度 “兩違”治理工作時間過半,思明區已超額完成任務,為了更全面地展示思明區“無違建”創建工作的舉措和亮點,本報自今日起推出《思明區“無違建”創建亮點巡禮》系列報道,突出展現思明區各街道、各部門攜手全體轄區居民,為“無違建”創建工作付出的艱辛努力,展示在“兩違”治理工作助力下,“幸福思明”宜居宜業的城區面貌、日新月異的城區建設成果。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后,面貌煥然一新。 (記者王協云攝)
工人正在拆除違建的鐵皮屋。(記者黃璜攝)
菡青里一處陳年違建被拆除。(記者黃璜攝)
老舊小區改造后的玉荷里小區。(記者王協云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黃璜通訊員王冠群)上周末,思明區菡青里小區的居民有個意外驚喜,老舊的小區竟然馬上要“新增”200平方米的公共綠化。原來,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小區有個業主買下一整棟樓,在樓邊上設了鐵柵欄,圈起一片公共綠地占為己有。在隨后的二十幾年里,綠地上陸續有了一些搭建,還堆起雜物。今年以來,趁著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契機,嘉蓮街道辦、思明城管嘉蓮中隊、蓮秀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老舊小區即將舊貌換新顏,為了大家共同的居住環境,加上工作人員的鍥而不舍,當事人終于同意配合,拆除了陳年違建、清空了雜物,綠化不日也將恢復。
這并非個例,今年以來,思明區“無違建”創建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的結合愈加緊密,歷史違建的處置與居民居住環境、品質的改善,日漸形成相輔相成之勢。隨著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的推進,思明轄區內共有80206平方米歷史違建順利拆除,其中80%是在當事人配合的情況下拆除的,而這些違建的拆除更是有效助力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進一步深入,大大提升了周邊環境和居住品質,切實增強了轄區居民的獲得感。
群眾支持率超90%
歷史違建難題迎刃而解
2015年年底,鷺江街道先鋒營小區等4個小區試點完成了改造提升,小區規劃、舊屋立面修葺、道路修整、水網管線改造、安裝安防系統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居民滿意度高達90%以上。越來越多人自愿加入居民自治小組和監督小組,參與小區管理。2016年,思明區更是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71個老舊小區被列入今年的改造計劃。
這些老舊小區的共同特征就是,建成年份原則上在1989年底之前,市政設施基礎較差、急需改造。而其中的違建,也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年代久遠,“平均年齡”在二十歲左右。“按以往的經驗,這么老的歷史違建,處理起來肯定是‘傷筋動骨’,根本沒想過能有那么多當事人愿意配合。”從今年5月起,思明城管嘉蓮中隊借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契機,處置了28處歷史違建,絕大多數都是當事人配合主動拆除的。
配合度這么高,全因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的精髓是共同締造,基礎是絕大多數居民的支持,因此改造過程中對歷史違建的處置便有了夯實的群眾基礎。2016年,《思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列入改造范圍的老舊小區都是群眾參與意愿較強、支持率達90%以上的,同時明確違建多的老舊小區不被納入改造范圍。為不影響改造施工,不少居民自發拆除了自家原本搭蓋的違建,而那些不主動拆除的違建當事人,會承受一定的輿論壓力。這時,街道辦、城管中隊、社區居委會以及一些居民代表再聯手勸導,絕大部分違建當事人都會配合。畢竟,與其保留那些破破爛爛的歷史違建,還不如和街坊鄰居同心協力改善自己居住的環境,讓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跟上美麗廈門的發展。而這,儼然成了思明區“兩違”治理工作通過“無違建”創建,有效消化歷史違建存量的又一個新模式。
拆后利用率100%
居民獲得感不斷增強
若將老舊小區基礎條件差、配套不足,以及其中的歷史違建難處理稱為“頑疾”,那么“無違建”創建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何以能成為“良方”?思明區的實踐給出了最好的回答,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急迫的問題入手,按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確保各利益相關方的廣泛參與,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在落實中進一步發動群眾參與共建共管,最終形成具有共識性的成果,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因此,思明區持續將“無違建”創建融入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之中,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相輔相成、互相推動、攜手并進。提升改造工作以為民惠民為出發點,從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燃氣管道入戶、纜線下地、新增消防設施、房前屋后美化,重點解決居民的供水、供電、供氣等問題,并對小區建筑物本體和周邊環境進行適度提升。而“無違建”創建工作則借力使力,推動老舊小區中歷史違建的拆除,騰出更多的公共空間,且100%用于改造提升工程。
特別是在一些具備相關基礎條件的老舊小區,違建拆除后騰出的公共地塊,由區里統籌完善室外活動場地、社區公園、幼兒園及慢行系統等公共服務設施,拆后土地利用切實實現了惠民利民的宗旨。小區舊貌換新顏,居住環境、品質有效提升,轄區居民的獲得感不斷增強,更積極地投入到共同締造美好家園的行動中來,“無違建”創建工作從此有了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