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孵化基地展廳。
工作人員正在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集成電路芯片。
廈門日報訊 (文/通訊員樂文黃建寶 劉巧艷 本報記者 林露虹 圖/本報記者張奇輝)廈門近期發布的《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到2025年,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以集成電路產業支撐的信息技術產業和相關產業規模超過4500億元,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點集聚地區之一。
70多家企業
集成電路又稱“芯片”,小到手機、平板電腦,大到民航客機,都離不開集成電路。目前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已集聚70多家企業,其中7家通過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認證,占全省過半,初步形成了覆蓋“芯片研發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可以說,廈門“芯”正在成為引領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引擎。
兩大公共服務平臺
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憑借的是自主創新。這背后亦離不開廈門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廈門產研院”)打造的兩大公共服務平臺——2006年建立的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以及2015年建立的廈門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作為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基礎,兩大公共服務平臺堅持“資源共享性科技條件平臺”的建設思路,聚焦新技術、新市場,全力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在推進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
廈門集成電路企業的“黃埔軍校”
2006年,經過廈門市科技局的精心策劃,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作為2006年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十大科技平臺之一,由市政府出資近一個億建設完成。十年來,平臺先后被科技部授予廈門“國家級對臺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的首批支撐單位(集成電路領域),被國家外專局列為“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國際)人才廈門培訓基地”支撐單位。
從某種程度上說,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廈門IC平臺”)更像是廈門集成電路企業的“黃埔軍校”——在廈門70多家集成電路企業中,有30多家企業享受到了廈門IC平臺的科技創新培育,這些企業借由平臺提供的技術環境、高效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EDA軟件和測試設備等公共服務,加速技術研發,產品涵蓋光通訊、高清電視、3G等高端領域。
作為行業發展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過去五年,廈門IC平臺主體服務能力提升了十倍,提供測試服務時間從2011年的不足600小時提高到2015年的超過6000小時。平臺的服務內容也逐步拓展,目前,平臺已開展多項目晶圓服務,幫助企業以低廉的成本、快捷的方式在硅片上實現其設計原型以及新設計架構,推動企業產品成果產業化。
晶圓,是制造半導體芯片的基本材料,是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核心。為做好晶圓技術方面的服務,廈門IC平臺積極“走出去”,與境內外晶圓代工廠開展長期合作,為廈門IC企業提供完整、可信任的工藝來源,確保廈門集成電路企業能夠享受優惠的多項目晶圓價格,節約企業流片成本,總計為企業節約研發成本超過3000萬元。
在人才培養方面,廈門IC平臺積極為廈門集成電路企業提供專業人才培訓,已開展專項培訓過百場,參訓人員近五千人次。此外,廈門IC平臺爭取集成電路優惠政策,推動政策落實,其中最受企業歡迎的政策包括:推動芯片流片補貼年額度上限提高至100萬元、為企業申請儀器設備科技資源共享補貼等。
廈門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
打造集成電路研發制造新領地
2015年7月,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適應國際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新形勢,為廈門集成電路產業上下游企業合作帶來更大的價值空間,持續拓展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能力范圍,市科技局與湖里區政府共同建設了“廈門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由廈門產研院下屬廈門科技產業化開發建設公司和湖里區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廈門科湖集成電路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
廈門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堅持貫徹產研院“支撐研發,服務創新”的服務理念,協調推進完善基地相關配套建設,著力在基地內打造包括廈門市集成電路產品保稅交易中心、廈門市集成電路研發設計試驗中心、廈門市集成電路眾創空間、廈門市自貿區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孵化器、兩岸(廈門)微納電子研究所、廈門市集成電路人才實訓中心等六大板塊,并致力于集成電路的設計、知識產權服務、質檢技術服務、科技中介服務等工作,助力廈門打造集成電路千億產業鏈。
一大亮點是,基地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入駐基地的集成電路企業,可享受自貿試驗區保稅、海關特殊監管等各類優惠政策。基地還將利用對臺優勢,加強與臺灣的交流與合作,將部分臺灣集成電路產業轉移入廈,使廈門成為世界集成電路產品研發制造的新領地。
基地配套的扶持政策也十分給力,入駐基地的企業將獲得場地租金、設備投資等方面的高額補貼,同時,在創業創新、交易結算、金融等方面也有大力度的扶持。
【展望】劍指集成電路產品測試認證
接下來,廈門產研院還將打造廈門集成電路產品測試認證服務平臺(簡稱認證平臺)。據悉,該平臺旨在打造第三方權威性集成電路產品測試認證服務平臺,目前已獲市科技局2016年度市科技計劃產業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并重點扶持。認證平臺的基礎與支撐,由科湖公司聯合專業實驗室建設,現已啟動建設企業需求較為急迫的一期7大實驗室,計劃于2017年初開始試運營, 2018年下半年完成全部共12個實驗室的建設。平臺建成后,可以獨立完成包括芯片、模塊、終端產品等集成電路上下游產業全方位產品的各類國內、國際認證,滿足廈門地區乃至海西區域內的芯片產業、汽車電子產業、移動通信產業的檢測和認證需求。
秉承產研院“更好地為企業做好協同創新服務工作”的指導精神,認證平臺自籌備以來就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基礎,所有的實驗設備納入全市科學儀器共享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完善的測試認證服務,形成測試及認證服務的核心服務優勢。平臺完成一期建設后,將爭取獲得包括CNAS、CMA等國家級資質認證,實現北斗導航等各類產品的出口認證;配合廈門市科技局進行第三方技術鑒定工作,爭取年服務能力達到3000家次以上。
廈門產研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產研院將繼續積極配合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規劃要求,以更加創新、更加開放、更加系統的思路,通過資源共享性科技條件平臺的高水平建設與服務,完善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要素資源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