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廈門魚肝油廠廠房經改造修繕后,具有一種獨特的韻味。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陳冬)新近出版的《鷺銘》,是一本關于沙坡尾老廠房的保護修繕紀實。翻開書,細細品讀,您會發現,這本書記錄了對廈門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留存了老廈門的城市記憶。 書中的“主角”,位于沙坡尾58號,是原廈門魚肝油廠(現為國藥控股星鯊制藥(廈門)有限公司)僅存的煉油車間,始建于1956年,到今年,正好是一甲子。 這座老廠房,在六十大壽時迎來了“新生”,展露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自信表情。賦予其“生命”的,是一群熱愛廈門的普通市民,也是《鷺銘》的編委會成員。他們與老廠房初見于2014年,試圖通過自己的微薄力量,努力守住廈門城市發展的文化基因。 【珍貴】 走過六十載風雨 老廠房成城市記憶 很多“新廈門人”或許不知道,在沙坡尾,曾經有一座國內外聞名的廈門魚肝油廠。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廈門首家國營工廠,是當時廈門經濟發展的標桿,最鼎盛時期被外界稱為“小鞍鋼”。 2004年,因發展需要,原廈門魚肝油廠合并重組,整體搬遷至海滄區,舊址上的老廠房卻已衰敗,甚至被夷為平地,被人們遺忘,只剩下一棟煉油車間孤獨矗立。這是魚肝油廠的核心部分,曾在炮火連天的環境里,生產出可趕上英國著名品牌“司各脫”的“星鯊牌”乳白魚肝油,此后,更是見證了廈門工業發展史上的諸多輝煌。這棟樓,也是廈門所剩無幾的20世紀50年代廠房之一。 然而,長年的擱置,加上其間幾經商家進駐、客棧及酒吧改造等無序開發,煉油車間里是千瘡百孔,幾近危房。只有那斑駁的磚墻,還些許保留著這個城市的歷史肌理,述說著廈門工業化歷史的驕傲,讓人回憶和緬懷舊日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的確,人跟老建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導致了情感的產生,是老一代珍貴記憶的載體,也是新一代體驗過去的媒介,一旦拆掉,這種情感因素就沒了。 |
相關閱讀:
- [ 08-04]廈門16家食品小作坊經過改造 拿到“身份證”
- [ 07-29]人大代表推動陳化成故居提升改造 發展老城街巷游
- [ 07-21]湖里金尚社區書院全新改造 成孵化民間組織基地
- [ 07-20]111名大學生當設計師 腦洞大開“改造”集美大社
- [ 07-19]天湖路兩側用戶注意 燃氣管道改造下月將臨時停氣
- [ 07-14]金雞亭小區燃氣管道改造工程完成 1500戶用上燃氣
- [ 07-12]廈門大學改造工程:將增一個面朝大海的正南校門
- [ 07-11]廈門市某舊房圍墻因改造時倒塌 一工人被壓身亡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