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交”蘊含著無限可能。(本組圖廈門公交集團提供)
廈門共有公交車輛4802輛,其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1578輛。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徐景明)承擔市民、游客每日出行重任的廈門公交,在不斷完善路網結構、強化服務能力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轉型升級之路。更綠色、更智能,成為著力點。
前兩日,本報分別關注廈門公交發展總體情況,BRT、社區公交、“村村通公交”在創新驅動方面的實際舉措。今日,本報著重關注近幾年來,廈門在綠色公交、智能公交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綠色公交 未來新公交車九成使用新能源
廈門計劃到“十三五”末期,建成投用45個公交專用充電站、520個公交車充電樁
前不久,“綠色交通城市”榮譽稱號花落廈門,全國獲得此項殊榮的城市只有6個,其中,廈門與重慶、杭州更是在相關考評中被評為“優秀”,其中的“加分項”,就是綠色公交建設。近些年來,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的幫助下,廈門公交車輛雖不斷增多,但總排放量逐年下降。現在,廈門每年更新的公交車輛,90%以上將采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
“黑尾巴”這個詞,已經從廈門市民茶余飯后的話題中消失了許多年,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刷屏的“廈門藍”。
“既要青山綠水,也要金山銀山”,探索這樣的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廈門將每日承擔運輸重任的公交車,作為先行先試的主陣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廈門共有公交車輛4802輛,其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1578輛(CNG清潔能源公交車416輛、LNG清潔能源公交車307輛、節能型油電混合公交車380輛、插電式氣電混合新能源公交車136輛、插電式油電混合新能源公交車328輛、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11輛)。
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的好處,市民最有切身感受。“五六十年前,公交車是燒炭的,可以說是黑煙滾滾。后來換成了柴油車,好一些,但不達標的車輛,也有‘黑尾巴’。”一名老廈門回憶道,“現在真的不一樣,我坐過的CNG和純電公交車,不僅一點尾氣都沒有,噪音都比原來的柴油車小得多。”
資料顯示,廈門從五年前開始大規模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五年間累計投入14.2億元,1578輛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均是在這一期間投放,占更新總量的70%。
“綠色出行,生態社區”,在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的過程中,廈門也在積極創新,尋找保護環境、推廣環保概念的著力點,比如純電動社區公交。2015年12月,集純電動、社區公交、手繪公交、環五緣灣公交等四大特色為一身的439路公交線路開通,成為福建首條純電動社區公交線路。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線路使用的車型,也極具創新:該車型可載50人,快速充電15分鐘便可行駛100公里,可以沿線路開上三圈多;純電車型尾氣零排放、能源利用率高、噪聲小,穿行在社區和五緣灣景區中,深受居民和游客的肯定。
“根據測算,‘十二五’期間廈門公交每年各類污染物排放比‘十一五’同期減少超過2萬噸,”廈門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廈門將進一步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今后每年更新的公交車輛90%以上將采用以上車型,‘十三五’末期,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比例占全部公交車輛的60%以上。”
充電樁,相當于純電動公交車的“加油站”,現在廈門公交充電樁建設采用集成式充電設備,單樁占地面積小,節省空間,有效提高停車場地利用率;白天采用大功率快充方式,大幅縮短車輛充電時間(充電時間10-20分鐘),有效提高車輛運營效率;夜間合理利用用電谷時段低電價,進行小功率慢充,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廈門計劃到“十三五”末期,建成投用45個公交專用充電站,520個公交車充電樁,這將為新能源車型的全面普及打下堅實基礎。
智能公交 車子越來越“聰明”
在不久的未來,大數據平臺不但能告訴乘客車廂內是否擁擠,還能教乘客坐哪條線路更快捷
廈門市民足不出戶就可知公交車的行駛動態,“掌上公交”App這個“互聯網+公交”項目,早在2010年便已在廈門推廣,現在,日均查詢量已達75萬人次,常用人群超過100萬人,平均每三四個廈門人手機上,就有一人安裝了這個軟件。另外,廈門市綜合交通運行信息指揮中心,也在建設公交運營的“最強大腦”,依靠大數據,構建更科學合理的公交出行服務網絡。
BRT當前運量如何?哪個時間段刷卡上車的市民最多?哪個路段公交車運行緩慢?依靠“互聯網+”,在廈門市綜合交通運行信息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這些數據均能一目了然。
“廈門是一個旅游城市,除了日常的出行保障,公交還要負擔起大量游客的運輸任務。因此,全面掌控各大景點和客流集散地的客流量、合理調度公交運力,十分有必要。”廈門市綜合交通運行信息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一組組精確數字的背后,是一條條精準的調度指令——這體現出廈門公交組織的高效化。早在2009年,廈門公交建成投用“智能公交系統”,目前全市所有公交車輛都已接入智能化管理平臺,實現了智能調度。
舉例來說,以前開公交車,駕駛員要拿著單據車輛到調度室,讓站務員簽路單,才能開車。現在,車輛到達終點站,系統就會生成電子路單。這也使廈門成為全國首個取消所有線路手工路單管理的城市。
“前方有斑馬線,請減速。”這樣的提示音,是全國首創,乘坐廈門公交的乘客都十分熟悉,其依靠的是GPS技術,有效控制車速。但很多乘客不知道的是,現在廈門公交車的報站,也開始變為智能自動報站。
“原來車輛到站,要手動按下按鈕,啟動車上的語音報站。開車本來就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很容易按錯,有時候還得扯著脖子喊,提醒旅客別坐過站。”司機林師傅說,“現在語音報站都是全自動的,依靠的是GPS衛星定位系統。”廈門公交集團介紹,他們先采集每條線路、每個站點的經緯度信息,再和GPS實時比對,實現自動語音報站。
隨著一系列的智能化建設相繼實施,廈門的公交車變得越來越“聰明”,多個智能化建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提升了運營效率和安全性能。
在乘客一端,智能化帶來的變化也是巨大的。比如,只要手機上安裝了廈門公交集團開發的“掌上公交”,出門前就能掌握公交車的位置。“乘公交再也不用待在路邊傻等,出門前按按手機,就知道車開到哪兒,輕輕松松候車。”市民楊先生說。
微電子站牌,這也是廈門公交在全國范圍內的一項首創。市民只需要用智能手機掃描微電子站牌上的二維碼,或使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機貼近感應微電子站牌上的NFC標簽,即可快速查詢到該站點所有公交車的實時到站信息。
廈門交通運輸部門介紹,“互聯網+公交”蘊含著無限可能,比如,隨著大數據平臺的進一步建設,不久的未來,甚至可以查詢到每輛公交車上有多少名乘客、車廂內是否擁擠等等;軟件還可以幫助市民游客計算、判斷乘坐哪條線路更快捷、如何換乘可以實現“無縫銜接”,這不僅為民生出行帶來更多便利,也能幫助廈門公交運行更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