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我們這里沒有“外來人”,新老居民共圓安居夢 去年,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實踐中,馬垅社區在原有的基礎設施上進行規劃,牽頭居民籌集資金,統一改造沿街店面招牌,修建了小公園鵝卵石休閑健身步道,打造了閩南古厝風情街。 “宜居馬垅”的締造成果得到居民的認可,參與熱情也越來越高。居民們無條件提供自己房前屋后邊角地帶,用于美化綠化和墻體彩繪,還砌了小花壇種上花花草草,由居民認捐認養。社區綠化率達到25%,走幾步就有一個小公園。 社區的馬路也變了模樣,12000平方米水泥路全都鋪上瀝青,在醒目位置及重要節點增設指示牌,空中的各種網線也入了地;全市率先啟用“城中村”智能化停車管理系統,對車輛出入進行規范化管理。 馬垅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宏舟說,把這個只有0.32平方公里的小小城中村,建設成了環境整潔優美的城市樣板社區,離不開新老居民的共同努力。“我們這里沒有‘外來人’這個說法,流動人口和本地居民一樣,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他們聚在一起、樂在一起,在這里實現自己的創業夢、安居夢,融入馬垅,成為真正的馬垅人。” 【數據】 馬垅社區現有戶籍人口:1289人 外來租戶:3萬多人 馬垅社區“宜居城中村”改造總投入:802萬元 區財政投入:100萬 街道投入:100萬 社區、小組集資:259萬 小組、股東出資:40萬 老人會籌資:30萬 居民籌資:110萬 店家籌資:23萬 間接租金投入:140萬 【記者手記】 這里的溫馨包容 留住“外人”的心 說起“城中村”,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臟亂差”。不過,走在湖里殿前街道的馬垅社區,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整齊的大王椰子樹、平整干凈的柏油路,房前屋后的各色花卉苗圃、家家戶戶的指紋門禁系統…… 這樣的環境,很難想象是一個租住著3萬多外來人口的“城中村”。 在馬垅經營珠寶店的方繼明,對社區的變化感觸很深。他說,在這里生活、創業,能夠感受到美麗廈門溫馨、包容、開放的城市特質。 其實,馬垅社區實行均等服務,從不把外來務工人員當外人,社會服務項目讓新老馬垅人共同受益。如今,本地人住在這里沒人愿意搬走,而外來務工人員也慢慢融入社區生活,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安居樂業當馬垅“新居民”。 |
相關閱讀:
- [ 08-17]翔安婦聯反家庭暴力講座走進新店茂林社區
- [ 08-17]深化改革看廈門 采訪團走進集美感受社區創新治理
- [ 08-16]廈何厝社區自來水網下月起將升級改造 年底可完工
- [ 08-16]"深化改革看廈門"金安社區達人領頭 志愿服務更精準
- [ 08-16]老外當上社區主任助理 廈門官任社區走和諧國際風
- [ 08-16]廈門社區書院獲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肯定
- [ 08-15]廈門成立社區參與式治理工作坊 新公園帶動老城區
- [ 08-14]廈門首屆社區志愿服務節啟動 32支品牌志愿服務隊亮相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