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016年中華環保世紀行(廈門)的中央、省、市記者在市機動車排氣檢測中心進行采訪。
工作人員正準備對小轎車進行尾氣檢測。
市機動車排氣檢測中心對客運汽車進行尾氣檢測。
廈門日報訊 (文/本報記者 詹文 圖/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提供 )“廈門藍”,讓多少人對這個城市生出眷戀,離開幾天都無比想念。今年上半年,在全國74個城市中,廈門的空氣質量排名第三,幾項污染物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大幅下降。
由市人大城建環資委、市委宣傳部、市環保局聯合主辦的2016年中華環保世紀行(廈門)近日落下帷幕,今年的主題是“多部門齊抓共管,共同呵護廈門藍天”。經過半個月的深入采訪,記者為您揭開“廈門藍”背后的三大秘密。
【揭秘1】
水霧防護網罩住工地揚塵
北方來的游客小許,在廈門待了三天后頗有些納悶。穿梭于城市街頭,無論島內還是島外,隨處可見圍擋的建筑工地、地鐵施工現場,可是只見工地,卻不見塵埃漫天。“施工必定會有揚塵,那些揚塵都去哪了?”他仰慕于廈門的藍天,更好奇那揚塵為何沒遮住“廈門藍”。
的確,工地揚塵是空氣污染的元兇之一。專家表示,揚塵不僅會導致霧霾,還會誘發人們疾病的發生,比如癌癥、肺病等。
此次環保世紀行,解答了小許的疑問。記者們走進位于集美新城核心區的蓮花新城建設工地,繁忙的施工、來來往往的土方車,卻沒有傳統工地的塵土飛揚。原來,秘密武器便是猶如“金鐘罩”般的水霧防護網,又細又密的水霧網在百余米高的建筑外墻形成嚴密防護,將工地圍個嚴實。工地內產生的粉塵在水霧沖刷下,塵埃落定,很難再“逃竄”到空氣中。
工地間來往的土方車,也藏有秘密武器。幾輛白綠相間的土方車,后斗擋板固定為0.8米高,后斗覆蓋著可以智能拉伸的綠色遮擋布,一旦裝滿渣土,將實現對土方的完全覆蓋,不會在運輸過程中漏到道路上。想要偷偷加高后斗擋板?沒門兒。一旦遮擋布不能完全覆蓋渣土,電子系統就會發現,違規車輛將面臨處罰。而且,車輛跟遠程管控平臺實現聯網,有沒有全程按照預定線路行駛,有沒有到指定地點卸貨,天上的衛星都在盯著。
不只是蓮花新城,廈門島內外工地,噴淋系統被廣泛應用,工地內部的揚塵防治有嚴格的施工指南,建設部門會隨時抽查,對渣土車的管控也專門發文明確。目前,由廈門“領銜”編制的《建筑廢土運輸行業專用車輛功能技術規范》已由省住建廳轉發全省各地學習借鑒。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廈門各級各部門高度關注揚塵治理,加強監管、從嚴考評,相關建設單位主動參與,共同守護廈門清新的空氣。
【揭秘2】
“火眼金睛”盯住了“烏賊車”
市機動車排氣檢測中心,一位車主略有些焦慮地站在一邊,直到檢測員對他比了個“OK”的手勢,他才松口氣。
采訪團走進這里時,一輛汽車正置于底盤測功機上,進行不同擋位下的排氣檢測。這是輛外地機動車要轉入本市,尾氣檢測合格才允許轉入。車輛發動機呼呼運轉,195秒后,檢測機顯示出尾氣的排氣情況,合格。這個中心在福建省率先實行“簡易工況法”機動車尾氣檢測作業,中心負責人說,這種檢測方法比較簡單、成本較低,結果穩定,準確度也較高。
數據顯示,在影響廈門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中,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占比近三成。如何讓汽車“黑尾巴”無法遮擋住“廈門藍”?廈門有一系列的秘密武器緊盯高污染排放車輛,遙感檢測系統和高清探頭便是其中兩個“火眼金睛”。
廈門四橋一隧入島處都安裝了固定式遙感檢測系統,每天能夠采集到5萬多條有效數據。一輛車通過,僅0.7秒,它的清晰牌照以及尾氣污染物指數都被傳輸到數十里外的市機動車排氣檢測中心。采訪團在視頻監控室看到,聯控平臺大屏幕上,實時顯示通過車輛的尾氣中的各項污染物數據。每個月,系統會對入庫數據進行降序排列,污染指數最嚴重的在最前面,如此形成黑名單。排列前一百名的,環保局會發出告知書,通知車主15天內把車開到檢測中心復檢。如果不來,將會強行處置。
島內外10處主要交通路段還布設了10個高清攝像頭,專門抓拍冒著烏煙,拖著“黑尾巴”的“烏賊車”。別以為被拍到也沒事,會罰款的,最高會罰2000元。
【揭秘3】
集中供熱
替代大小鍋爐
大大小小的工廠,幾乎家家都得設鍋爐以產生熱能,供生產使用。廈門又是如何阻攔住鍋爐的煙氣污染?采訪團走進華夏電力位于嵩嶼的火電廠廠區時,謎底在這里揭開。
這個火電廠有4臺1025噸/小時的鍋爐,產生的熱能除了發電,最高每小時還能對外供熱1400噸。它不僅供應純凈的、壓力足夠的蒸汽,廠區內的大煙囪竟然還能達到燃氣排放的“超凈標準”。無煙、無塵、無噪聲,如何做到?據了解,華夏電力斥資數億提升脫硫、脫硝、除塵能力,切實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污染物的排放,燃煤排放的標準接近燃氣排放標準,2017年將全面達到超凈排放。這樣的“超凈標準”,在全國都屬于領先水平。
嵩嶼火電廠在日常發電中會產生很多蒸汽,自己用不完,可以把這些多余的蒸汽供給其他工業企業。按它目前的生產能力,可以為方圓30公里內的企業提供高質、穩定的熱能。好處顯而易見:蒸汽最大化利用,不浪費;接收的企業不用自己再“生火做飯”,從而減少了各種鍋爐,降低污染物排放。
去年,臨港區產業集中供熱項目啟動,海滄區未來可基本實現全區集中供熱。據預測,屆時可逐步淘汰各種鍋爐約32臺,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393噸,氮氧化物排放約70噸。以前要盯著幾十家企業,現在只要盯緊集中供熱的企業就可以了。目前嵩嶼火電廠的日常污染物排放數據已經和市環保局聯網,可實時查詢有無排放超標。
【記者手記】
直面問題的環保世紀行
如果以為,環保世紀行只是“報喜不報憂”,只看光鮮亮麗的成績和典型,那就錯了。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主辦方都領著中央、省、市的各路記者去看,去深入采訪。直面成績,也直面問題。
12年前,記者參加了2004年的中華環保世紀行(廈門),主辦方領著采訪團去看受生活污水威脅的海濱浴場,狀況不容樂觀的飲用水水源,污染嚴重的農村生豬養殖場。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入采訪,主辦方更是提前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提供出翔實可靠的數據,也思考了困境和對策。
12年后,記者參加了2016年的中華環保世紀行(廈門),主辦方領著采訪團看“廈門藍”,看干凈整潔的工地,也看臟亂的海翔大道上黃沙滿地。那里的一處道路施工現場,沒有圍擋,沒有對裸露的沙土進行覆蓋,沒有保持施工區域外的整潔,城市綜合考評辦相關負責人直指問題所在,并要將巡查到的問題向項目施工單位發放整改通知書。
回看十多年前暴露的環境問題,其中有不少已經得到切實解決,比如生豬退養;不少問題得到明顯改善。生態建設的長效機制在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這一切,正是緣于對問題的直面態度。不掩藏,不隱瞞,正視它,才能解決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