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戲院重修后掛上上世紀三十年代及之后出名的電影海報。(記者 唐光峰 攝) 延平劇院票根 海西晨報訊(記者 晉君 林君)近段時間來,關注鼓浪嶼的人一定會發現,“變化”與“鄉愁”成了人們描述這座島嶼的高頻詞。“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臟”與“亂”正在遠去,“靜”與“凈”逐步回歸;“鄉愁”卻是潛移默化的,一個景點的修復,一個場景的再現,甚至是一座老宅的新生,都讓人們感慨,以前的鼓浪嶼又回來了。而這,正是鼓浪嶼作為國際社區的魅力所在。 1987年停映后,延平戲院不會想到,在經歷了30年的停映后,放映廳還能播放上個世紀的老電影。 來自深圳的“90后”游客小林來到鼓浪嶼市場路6號,邂逅了延平戲院。他在這里看到了舊放映機,上個世紀的電影海報,觸摸到時光的記憶。“真是太神奇了,原來電影是這樣放映出來的。”小林還在放映廳看到了在廈門拍攝的電影《泉水叮咚》,里面有個小男孩,竟然是陸毅小時候扮演的。 留住時代的記憶,遇見久違的鄉愁。通過整治提升,一大批與鼓浪嶼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依托被留住了。記者昨日從鼓浪嶼管委會了解到,9月初,鼓浪嶼綜合展示中心、毓德女學校舊址、延平戲院舊址、大北電報公司遺址、博愛醫院、會審公堂、宏寧醫院、黃氏小宗、美國領事館舊址、中南銀行舊址以及電話公司(鼓浪嶼郵政局一樓)等將面向社會開放。 [講述] 保留舊票根 記憶不磨滅 老鼓浪嶼人白樺回憶起自己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延平戲院看電影的情形。那時候娛樂項目比較少,看電影是鼓浪嶼人最好的娛樂活動之一。他當時只有十幾歲,經常和同學相約看電影。 “從延平戲院樓梯走上去,樓梯口就是賣電影票的,現在我還收藏著當時的票根和海報。”據了解,以前看電影還會有黃牛倒賣戲票,不太好買。 在延平戲院,白樺看過不少南斯拉夫、印度和日本的進口影片。他對《追捕》《橋》等電影至今記憶猶新。“每次看電影,電影院都坐得很滿,人很多。我有時跟同學一起去看,大家座位不挨著,還經常會在外面和人換票,想和同學挨在一起。這次你請我看,下次我請你看,看電影也增加了同學的情誼。” 菜市場、電影院是與鼓浪嶼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這里承載著老鼓浪嶼人的時代記憶。 白樺告訴記者,由于人們的娛樂活動越來越多,電視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港臺歌曲逐漸風靡,在街心公園有時也用臨時投影儀,免費給大家放電影。延平戲院后來不再營業了,但是鼓浪嶼人對這里的記憶難忘。如今,延平戲院又重新修繕,和鼓浪嶼居民見面了。 白樺也再一次來到這里,“感覺自己仿佛又回到過去,在戲院里,有觀眾找不到座位時,工作人員打著手電,根據戲票的號碼幫忙找到幾排幾號。” [展望] 恢復舊面貌 9月將開放 延平戲院不僅是鼓浪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社區生活的見證者,還是鼓浪嶼引領時尚的地標建筑之一。 延平戲院從1931年投用,建在鼓浪嶼市場上面,是以標準的電影院模式來建設的:戲院內設樓下普通席和歐式風格的樓上雅座,約710個座位,觀眾席正對的舞臺就是演戲、放電影、說書的場地,室外有長廊,可供觀眾休息。當時的延平戲院是廈門乃至福建最為先進的電影院。 戲院開了11年,1942年停業。抗戰勝利后,“和樂影業公司”租用它放映電影,改名“鼓浪嶼戲院”;1956年起,改名為“鼓浪嶼影劇院”;1979年又改名為“鼓浪嶼電影院”,1987年鼓浪嶼音樂廳建成后,鼓浪嶼電影院停映。 停映后,延平戲院成了卡拉OK歌廳,大堂被隔成一間間小房間。再后來又被改造成住宅,廊道被堵,原來的回廊面目全非,大堂部分也變成了員工宿舍,部分成為貨物的倉庫。 如今,延平戲院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改造,修舊如舊,木頭門、舊式電風扇都露了出來。這座停映了近三十年的戲院,逐漸恢復了它本來的面貌。回廊被打通,有進出口。戲院樓下也建成電影博物館,供市民和游客近距離感受電影的誕生。 據悉,9月初延平戲院將向市民開放。 |
相關閱讀:
- [ 08-28]“垃圾不落地”助力申遺 讓廈門鼓浪嶼更干凈漂亮
- [ 08-24]鼓浪嶼·首屆創意亞洲文化發展國際論壇今日舉行
- [ 08-15]廈門思明區政協僑聯界別視察鼓浪嶼僑鄉文化建設
- [ 08-11]中國僑聯主席林軍到廈門鼓浪嶼調研僑情
- [ 08-09]王蒙徽調研鼓浪嶼整治提升工作 對申遺提出要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