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出去后我一定不要忘記教誨,一定不要忘記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
9月的廈門,花紅柳綠,一片生機,廈門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里,李能(化名)在即將戒毒期滿前,鼓足勇氣,向民警袒露不堪回首的往事——一名曾經的“鎮人大代表”的墮落之路。
年少得志 無知染毒
李能,外地人,今年32歲,獨生子,父親是一名鎮長。
20歲時,他進入官場,格外努力,在村里勤懇工作,深受村民好評,后被吸收入黨,先后當上村委乃至村支部書記。經過不懈努力,他當選為鎮人大代表。
一切來得太快,李能膨脹了,沒有了戒律感。一次偶然機會,李能認識一名臺商,兩人成為親密無間的“好友”,經常一起出入夜場。
某次醉酒后,這名臺商向李能推薦一種透明晶體,神秘地說這是“好東西”,能解酒,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興奮。
李能稀里糊涂中放膽嘗試,嘗到了“甜頭”。他開始主動向臺商索要“好東西”,一發不可收拾,墜入毒品的世界。
為籌毒資 貪污公款
“人一旦染上毒品,十個有九個難以回頭。”李能回憶,他在毒品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無心工作,僅憑自己的那點工資吸毒,很快入不敷出。
這時,一個賺錢的機會來了。2008年,李能所在的村里進行道路改造,他認為這是一個撈錢去吸毒的好機會。于是,他在工程管理中吃拿卡要,得到了一些“好處”。
拙劣行徑很快被村民告發,沒過幾天,李能被審查。由于他貪污的數目不大,認錯態度還好,經過一番周折,人總算是回到了家里。但,辛苦奮斗而來的一切成果,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自暴自棄 墜入毒淵
沒了職務,沒有鎮人大代表身份,但李能沒有反思,反而自暴自棄,終日沉醉在毒品中,尋找一種不甘的解脫感。
家里人看不下去,李能的表哥介紹他到一個單位開車,而李能不愿接受寄人籬下的滋味,始終不肯到位。經多次勸說,李能勉強答應上班。開車的日子,他沒有醒悟,仍然偷偷吸食冰毒,多次被公安機關抓獲,每次又都被親人保釋。
一次次被抓,一次次保釋,他沒有感恩親人的關懷,卻變本加厲,利用各種借口吸毒,在吸毒的歧途上漸行漸遠。
2014年,李能跑到廈門,因吸毒被抓,判強制戒毒2年。
深刻反省 重拾信心
戒毒所的民警介紹,李能剛被送進所時,心情很差,終日麻木。如何讓一個誤入歧途的年輕人,重歸正途,重拾信心?
他被分配到第六大隊,先是通過一系列教育和戒治,情緒趨于穩定。大隊設立了一個“互戒小組”,每個人傾訴自己的過去、戒毒經歷,互相鼓勵,李能也聽到了別人的遭遇,看到了別人的長處。
李能打起太極拳,參加讀書和演講活動,聽康復講座,培養健康生活方式,修復在認知、思維、情緒、心理行為等方面的損傷。
漸漸地,李能的生活越來越健康。他終于敞開心扉,向民警講述自己的故事,道出心聲:“我告誡自己,出去后一定不要忘記教誨,一定不要忘記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我要樹立信心,堅定信念,重啟自己的人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