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3時05分,養路工古名庭與妻子正在成功大道作業時,被一輛微型小貨車撞上,古師傅不幸罹難,妻子受傷。古師傅與妻子就住在這個簡陋的房子里,因清障而濕透的制服尚未干透,卻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了。(記者 陳理杰 攝)
公路養護工人的工作鞋。記者陳理杰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易福進 雷妤)橘色的養護服寫有“公路”字樣,掛在床頭,還沒有干。它的主人,51歲的養護工古名庭,曾穿著它在臺風清障現場揮汗如雨。
9月15日凌晨3時05分,強臺風“莫蘭蒂”正面襲擊廈門。一夜間,馬路上樹木、殘枝敗葉橫躺,清障工作急迫。作為公路養護工,古名庭和妻子華玉梅每天起早摸黑,投入到搶險一線中。從疏港路到成功大道,夫妻倆和工友們并肩作戰。
昨日凌晨3時05分,臺風登陸后整整第四天。在成功大道出島方向枋鐘路附近,夫妻倆正在現場維持秩序,一輛微型小貨車用飛馳的輪子,撞上他們疲憊而又脆弱的身軀。丈夫古名庭經搶救無效不幸遇難,妻子受傷送醫。
一聲巨響,從此,夫妻陰陽相隔,留下一頓來不及吃完的早餐、一次來不及說完的告別和一通來不及打完的電話……
9月18日6:00
一頓來不及吃完的早餐
在集美后溪一幢簡陋的出租房,是幾十位養護工的家。今年7月,古名庭帶上妻子,離開家鄉江西吉安遂川縣大汾鎮鹿坑村,來到這幢三樓朝北的房間,開始他們在廈門的第二次工作。
對于廈門,夫妻倆并不陌生。去年他們第一次在廈打工,從事著公路養護工作。回家過年后,從事農活、打點零工。今年7月,夫妻倆忙完了家中事后,心覺廈門不錯、老板也不錯,又來到廈門。
不到10平方米的房間,是他們臨時的家。屋內除了衣物洗漱用品之外,還有炒菜鍋,幾個碗和兩副筷子,一張草席、一床破被子。幾乎沒有一樣是值錢的東西。
平日里,為了省錢,夫妻倆很少外出吃飯,就在小屋內做飯,然后一起吃飯。每月兩三千元的工資,他們必須省吃儉用。
原本,夫妻倆所在的班組從事的是瀝青鋪設工作。然而,臺風過后,各條主次干道面臨大量清障工作,亟待搶通。響應動員,他們班組被調配到島內支援。幾天來,每天上午7點,夫妻倆和工友們一起坐著面包車進島,深夜再一起坐車回來。
9月18日清晨6點,起床后的古名庭發現養路服還濕著,就穿上日常衣服,再套上熒光服,以在夜間保護好自己的身軀。妻子用煤氣燒了點飯,就著辣椒炒一炒,這是他們的早餐。7點,樓下載他們進島清理路障的汽車已經啟動。來不及吃完剩下的半碗炒飯、來不及收拾碗筷。夫妻沖下樓,坐上車,8點左右趕到了亟待進一步清理的成功大道。
9月19日3:05
一次來不及說完的告別
臺風登陸后的前三天,古名庭和妻子在疏港路搶修,9月18日,班組轉戰到成功大道。成功大道的兩側,到處是被吹倒的樹干、殘枝殘葉,一天下來,一個點清理量就達50車。臺風“莫蘭蒂”對廈門家園的破壞可見一斑。
清理樹枝并不難,難的是在車流中清理。成功大道車流大,而作業需要占用車道,為了不影響交通,班組只能避開高峰期。按計劃,19日凌晨1點,大家就收工了,但因為白天避開高峰期稍微歇了會兒,完工時間推遲了。
當夜幕降臨時,古名庭所承擔的工作是,拿著警示牌,提醒車輛避開清障區,以保護工友的安全。
9月19日凌晨2點左右,經過了一天的忙碌,班組到了成功大道出島方向枋鐘路出口處。工人把自卸車停在附近,不遠處,養護工進行布控,提醒車輛減速慢行,整個作業區占用1.5個車道。
3時05分左右,自卸車正在裝載最后一車樹葉,這項工作完成后,大伙就可以回家了。另一邊,古名庭和妻子站在布控區域內,手舉著熒光棒,引導迎面駛來的車輛進行避讓。
此時,一輛迎面而來的微型貨車,看到路邊開著警示燈的車輛后,竟轉向了清障區。
車子越來越近,似乎也越來越快。古名庭的堂哥古名仁就在不遠處,突然,他聽到“砰”的一聲巨響,貨車車頭撞得凹陷了,玻璃也碎了,現場一片混亂,大家忙著撥打110、120。
在同一屋內吃、住,在同一片工地干活的夫婦,平時有說有笑,但此時,來不及做任何告別。
9月19日6:00
一通來不及打完的電話
三個小時后的6點,廣東揭陽的古才軍接到一通來自廈門的電話,他是古名庭夫婦的兒子。
“你的父母出車禍了,趕快來廈門。”打電話的是小古的大伯古名仁。
事實上,就在4天前,也就是9月15日的早晨9點半,小古也接到一個來自廈門的電話,那是父親古名庭打給他的。當日是中秋,古名庭位于集美的出租房已經停水停電。
“中秋了,你今天準備去哪里玩?和朋友去外面吃頓好的吧……”接到電話時,小古正在做早餐。父親手機信號不好,還不斷說手機快沒電了。
在電話中,老古說,廈門的臺風很大很大,屋子都快被吹走了。工頭已經通知他們要搶修待命了,看來要忙一段時間,讓小古好好照顧好自己。
小古想說,讓爸爸媽媽也照顧好自己,但沒等他說完,電話就斷了。
那天晚上,小古和朋友們一起做了6菜一湯,還買了一些葡萄,按照父親的吩咐,和朋友吃了一頓美味的中秋夜宵。他不知道,遠在廈門的父親,此時已和工友們在四處是殘枝敗葉的疏港路上連夜趕著清障。
他更不知道,父親是用了手機最后一點電量,給他打了最后一個電話。不,是半個,他知道,父親一定還有很多話沒來得及說。
再接到來自廈門的電話,他匆匆忙忙趕去汽車站,坐了四個小時汽車,第一次到達這座父親一直說“很美很美的城市”。
小古到達時,災后重建的廈門一片熱火朝天,在包括他父親在內這樣一批又一批搶險人員的努力下,已逐步恢復往昔的美麗。而他的父親,在當日凌晨3點05分,在成功大道出島方向枋鐘路段,被楊某偉所駕駛的車牌號為閩D8T8*的微型貨車撞上,當場倒地,緊急送醫搶救近三小時后無效死亡。她的母親顱內出血,正在廈門中醫院治療。
【鏈接】
一個滿含淚水的謊言
病床上的華玉梅仍不知丈夫去世,晨報愛心熱線邀您一起為這個家庭祈福
面對古名庭的離去,堂哥古名仁很痛苦,
回到家后一個人待在房間內,不停地吸著煙……(記者 陳理杰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雷妤 易福進)在中醫院病房內,清醒的第一刻,妻子華玉梅立馬詢問丈夫情況,她想知道,丈夫古名庭是否安全。至今,她仍不知道丈夫去世的消息,擔心影響她治療,所有人都瞞著這件事。
在工友眼中,夫妻倆樸實、善良。出了事,大家心里都不好受,工友們主動留下來照顧她,30多個小時沒睡覺。
得知消息,兒子古才軍馬不停蹄從廣東趕來,抵達廈門已是下午1點。大伯古名仁接了他,告訴他父親去世了。跟隨著大伯,古才軍來到了華玉梅的病房。進病房前,大家與他對口風,千交代萬交代,讓他一定不要說出真相。
此時的華玉梅身上插著管子,雖然已脫離生命危險,但因受到了重創,說話有些困難。
見到兒子古才軍,華玉梅發出沙啞的聲音,第一句話便讓兒子去看看爸爸。為安慰母親,古才軍稱爸爸在其他醫院治療,只是腰部受傷了,行動有些不方便,人沒事了。
“我不知道怎么辦,整個人都蒙了。”小古說,現在他很矛盾,不知道能夠瞞多久,一邊是父親的身后事需要處理,一邊是母親心情不能受影響。
痛苦的,還有古名庭的堂哥古名仁,他只比古名庭大4歲,從小一起長大。在廈門,兄弟倆互相照應,人在異鄉,也有家的感覺。
事發當時,古名仁就在不遠處,目睹了事發經過。從集美后溪住處出來時,他和弟弟、弟媳三個人有說有笑,而回去時僅剩他一人。回到家,古名仁一個人待在房間內,坐在板凳上,不停地吸著煙……
事后,成功大道事發地又恢復了往常,枋鐘路出口處,工人們在馬路上忙碌著,他們清理夜里剩下的殘枝敗葉。生活還在繼續,仿佛前夜的一切只是個夢。
昨日,廈門市交警支隊對這起案件進行了通報。經查,肇事司機楊某偉駕駛著小貨車,沿成功大道往枋鐘路行駛,行至事故路段時,接連碰倒了兩名養護工人,導致一名養護工人搶救無效死亡,一名養護工人受傷。經初步調查,此次事故系閩D牌照小貨車駕駛員楊某偉疲勞駕駛所致。目前,楊某偉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愛心征集】
一起幫幫這個不幸的家庭
在家徒四壁的出租房里,臺風來襲之后,古名庭師傅甚至來不及給兒子打完一通電話,來不及吃完已經做好的早餐,就和“戰友”們投入到道路清障工作。
他的不幸逝去,更讓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陷入困境:還不知道丈夫已經死亡的妻子被撞得顱內出血,還正在治療中;聞訊趕來的兒子小古,今年24歲,正在廣東打工,口袋里僅夠自己來回的車費。
誰來一起幫幫這個養護工家庭?市委文明辦、市紅十字會與晨報正在開展的“點對點,直接幫”關愛行動,也特別開通愛心熱線,期待有愛心的您,有愛心的企業、單位,共同來幫幫這個不幸的家庭。
【記者手記】
放緩你的車速是對他們最好的致敬
在成功大道,路障清理工作還在繼續。記者陳理杰攝
一個鮮活的生命,倒在了他常來常往、風里來雨里去的馬路上。這是一次讓人心痛的意外,更是一次引人深思的悲劇。
這位在臺風后連續四天日夜在馬路上清障的養路工,不是因身體原因去世,而是倒在飛馳的輪子下。
臺風的肆虐,讓原本暢通的馬路,到處是殘枝敗葉、骯臟的垃圾,阻礙了交通。在全城總動員的背景下,廣大養路工人與其他救援人員一道,忘記了臟和累,加班加點、爭分奪秒搶修城市大動脈。那雙磨破的雙手、濕透的鞋子告訴我們,夜深人靜時,卻是他們揮汗如雨時,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不幸的是,一位疲勞司機的不經意駕駛,奪走了一位正在為災后重建而奮戰的養路工的生命,奪走了一個三口之家原本貧困卻清淡的幸福。
交警正在對這一事故作進一步調查。此時再去指責,再去懊惱,似乎也為時已晚。但這條用生命換來的慘痛教訓,不得不引起廣大司機朋友的重視。
重建家園的工作還在緊張推進,包括養路工在內的很多搶險人員還在開展道路清障。正如公路局人員所呼吁的,養路工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清理樹枝,而是越來越大的交通量。
所以,懇請市民朋友,當下盡量減少開車出行。而不管是在此時,還是平時日常出行,開車路經養路工等人員的作業路段,請務必謹慎駕駛、減速慢行。他們脆弱而疲勞的身影,經不起飛馳輪子任何的沖撞!
如果還有人心存僥幸,那就請看看這位逝去養路工的最后時刻:這位平時生活在“家徒四壁”出租房里的養路工,他甚至來不及給兒子打完一通電話,來不及吃完已經做好的早餐,來不及和同為養路工的妻子道別……
不只在這時,還在將來,放緩你的車速,是對他們最好的致敬!(記者易福進雷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