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兩級法院開通災后糾紛解決快速便民通道。
翔安法院走訪慰問受災企業。
集美法院后溪法庭和區交警大隊對接。
災后上班第一天,湖里法院送達人員排除不利因素,堅持外出送達。
海滄法院深入走訪轄區企業,排查化解災后矛盾糾紛。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譚欣妮 通訊員 廈法宣圖/全市兩級法院提供)“法院嗎?我想咨詢一下,家里的家具因為臺風被雨水泡得不能用了,能索賠嗎?”
“你好,我是一名超市員工,臺風來時店里的冰箱倒下砸傷了我,老板只賠醫藥費,我還能獲得其他賠償嗎?”
“法官啊,臺風把我工廠里的米粉面線都泡爛啦,我該怎么辦?”
“莫蘭蒂”走了,留下的不僅是一片狼藉,還有數不清的法律問題。災后第一個工作日,全市兩級法院的咨詢熱線就響個不停。勞動關系糾紛、工傷賠償、保險索賠……各種亟待解決的法律問題對災后重建工作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敏銳地感知到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全市兩級法院迅速行動起來,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司法服務工作,為災后重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加強保障
及時發布司法服務保障意見
臺風過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安排,廈門兩級法院迅速投入到災后重建工作當中。在做好法院內部重整修繕的同時,兩級法院將民生問題放在首位,積極發揮司法服務和保障職能,從法治層面為全市災后重建工作保駕護航。
9月20日,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關于為“莫蘭蒂”臺風災后恢復重建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法院支持全市災后重建工作提供整體要求。
《意見》要求,對于涉災案件當事人,兩級法院要開辟綠色通道,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判決。對于生活困難的當事人要提供司法救助,依法減免緩交訴訟費。
對臺風災害引發的房地產、保險、侵權、產品質量等訴訟案件,提高審判質量效率,切實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涉災案件執行將被列入基本解決“執行難”專項治理的范圍,對涉災案件及時保全、強化執行,積極兌現人民群眾涉災司法需求。
與此同時,全市法院還將建立健全涉災案件通報制度,及時發布涉災案件審判工作情況,專項統計、認真分析涉災案件審判態勢和動向,為涉災司法服務保障提供決策參考。
快速立案
臺風災后糾紛可走“快速道”
考慮到風災當事人尋求司法幫助的急切心情,災后首個工作日,海滄法院、集美法院就在立案窗口設置了臺風災后糾紛處理快速立案通道。這條“快速道”只為受災者服務,對于符合起訴條件、材料齊全的案件當場立案;對于因臺風受災,確有經濟困難的案件當事人可辦理訴訟費緩交手續。
光是立案快并不足以解決問題,“這案子什么時候能開始處理?會不會等很久?”當事人急得火燒眉毛,多等一秒都是煎熬。這個時候,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就派上用場了。海滄法院開辟了一間調解室,指定專門的調解員對風災引發的糾紛快速調解。短短幾天內,該院已經成功調解結案了一起涉臺風糾紛。
僅僅等案子找上門是不夠的,兩級法院還主動上門為災后重建工作提供司法服務。海滄法院的社區法官與未來海岸社區結成對子,每天到社區了解情況,排查預防居民之間的矛盾糾紛;集美法院主動與街、鎮及區直部門對接,研判預警災后可能發生的糾紛,了解是否需要提前介入提供靠前法律服務。
上門服務
受災群眾足不出戶 即可得到司法幫助
工廠、菜市場、商業街,都是此次臺風的重災區,與一般的家庭相比,他們因貨物受損、延期履行、設備故障等原因遭受的損失可能動輒達到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如何及時維權,同時將損失降到最低,都是經營者們頭疼的問題。為了妥善解決好由此可能引發的系列糾紛,兩級法院及時出動,主動上門為企業提供司法援助,從最前端掌握矛盾糾紛的各類信息,為今后的司法審判工作打牢基礎。翔安法院及時走訪慰問轄區內的廈門湖頭盛食品有限公司和廈門萬嘉欣塑膠有限公司,現場察看了企業的生產線、設備、廠房等,詳細了解企業的受災及災后重建情況,為可能出現的法律糾紛做好準備。
災后第一周,同安法院勞動巡回法庭就開始協調區工會和勞動監察部門深入工業社區排查勞動爭議、財產損害等糾紛,推動工業社區恢復生產秩序。與此同時,同安法院訴調對接中心主動延伸服務,到閩南果蔬批發市場投訴中心排查預防糾紛,保障民生供應順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