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城事 > 正文

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 廈門作家的“觸電”體驗

2016-10-23 08:24:40杜曉蕾陳冬?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柳綠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廈門日報訊(記者杜曉蕾陳冬)近年來,廈門不少知名作家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為觀眾所熟悉,本土文學創作從“無聲時代”逐漸走向“多聲部時代”。《烈日灼心》《我和我的土匪奶奶》《殺手锏》……這些影視劇的熱映和播出,讓更多人感受到廈門文學作品的魅力。

【人物】

知名作家吳爾芬:

出讓影視改編權作家應有判斷力

??? 吳爾芬,連城客家人,現居廈門。他當過記者,個性鮮明,思想超前,觀點頗為犀利。他說,一直以來,對于文學作品的市場化,自己從不排斥,“就全職作家而言,有了收入,才能更好地進行創作。”

最近,改編自他的長篇小說《雕版》的30集電視劇《客家風云》,已完成后期制作。可以說,是《雕版》電視劇改編權的轉讓費,讓他的生活有了改變。

小說《雕版》創作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作者吳爾芬沒有電腦,每天從海滄坐公交車到廈大同學家,借用電腦寫作。該書曾在《廈門晚報》連載100天,而后出版,并被作家出版社列為“2002年度全國圖書交易重點書目”,當年獲得“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藝獎”等多個獎項,引來影視界的關注。

然而,《雕版》的改編權“歸屬”卻一波三折。“第一次賣出改編權,沒能拍攝成影視劇。當時廣電總局通知黃金時段不能播涉案劇,那家影視公司拍的幾部劇都沒能播出,成本收不回來。”吳爾芬說,5年改編期滿后,自己很快又把改編權賣給了另一家影視公司,簽下了7年改編期限。簽約后不到一個月,又有一家影視公司找上門,愿意以雙倍價格買走改編權。雖然作品受到熱捧,但他清醒地認識到:“小說影視改編權的出讓,作家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現在的吳爾芬仍在堅持文學創作,在犯罪心理小說和福建文化小說中“穿行”。他說,《九號房》《姐妹》《人皮鼓》等犯罪心理小說比較純粹,不太可能改編成電視劇;關于福建文化的小說,除了《雕版》,還有《瓷魂》《過臺灣》等,自己從構思開始就是沖著改編成電視劇而寫的。但是,他認為:“寫劇本更多的是養家糊口的手段,文學創作才是真正的心靈煥發。”

這幾年,吳爾芬嘗試“下海”,與朋友成立了一家傳媒公司,致力于挖掘本土作家和創作題材,傳播廈門本土文化。

軍旅作家王國威:

打磨高質量劇本才能拍出好作品

王國威,軍旅作家。雖然年輕,但他的人生經歷就像一部情節曲折的電視劇。當兵時,他在地處偏遠的軍營開始嘗試寫作;退伍后,他干過建筑,搞過裝修,練過地攤,又考大學,結果一路讀到了博士。

目前,他是廈大中文系的在讀博士生,知名作家,也是一位全新轉型的影視編劇。

王國威說,當年的從軍經歷,給他留下終生難忘的烙印,他筆下的軍人形象,很多細節都來自身邊的戰友。2009年至今,他已出版多部軍事小說,曾在多家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殺手锏》,就是根據他的暢銷小說《血色狼煙》改編。長篇小說《第九連》出版后,得到影視投資公司的青睞,由他親自操刀的劇本已基本完稿,即將進入拍攝階段。

《第九連》講述了抗戰年代,年輕的國軍連長越威踏上為師長洗刷冤屈的道路,當真相緩緩浮出水面時,他原有的信仰卻產生了危機。在與共產黨人的接觸中,他感受到了光明,迎來新生……這部“另類版《集結號》”富有深度和廣度,寫懸疑時步步驚心,寫戰爭場面更讓人如臨其境,編劇本也是精心打磨,有別于市面上一度泛濫的抗日神劇。

從作家轉型為編劇,王國威坦言有時難免會感覺有些“撕裂”,特別是改編自己的作品時,必須跳開原本的身份,從觀眾的角度來思考如何用影視作品的表達方式,把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展現出來。他表示,我國每年拍攝大量電視劇,但很多質量堪憂,甚至根本沒有機會播出,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深究起來,除了制作粗糙、題材撞車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好劇本,沒有良好的基礎,產生不了打動人心的優秀影視作品。

對于這幾年流行的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熱,他認為應客觀評價,在海量的網絡小說中的確存在格調不高、文筆粗糙的現象,這個背景下,一些網絡小說要想獲得改編成影視劇的機會,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但精彩依然令人期待,如《瑯琊榜》等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無論情節架構還是傳遞的精神內核,都值得贊許。

女作家陳溯:

《慢慢》影視改編須堅守琴島本土味

??? 陳溯,土生土長的七零后廈門人。小時候,她就被鼓浪嶼的深邃與美麗所傾倒,長大后的一天傍晚,走過內厝澳一條幽靜的小巷時,她的腦海中突然浮現一段愛情傳奇的輪廓。

在兩年的創作過程中,這個故事的脈絡慢慢變得清晰,細節也變得枝繁葉茂,最后成了長篇小說《慢慢》。

《慢慢》以1949年鼓浪嶼解放為大歷史背景,全景式地表現海峽兩岸社會生活,講述了一場深刻的世紀之戀。小說中,鼓浪嶼漆線雕傳人與心愛的女孩被海峽隔斷,用了六十年的光陰尋找對方。這部小說最近出版,受到讀者歡迎,也引來了影視投資方面的關注。曾參與拍攝電影《左耳》、《誰的青春不迷茫》的廈門本土文學原創基地、影視劇本策劃團隊“青春造夢師”,就為《慢慢》在網上展開眾籌,募集影視改編的資金。

對于影視改編,陳溯的態度很淡然,但也有自己的堅持。她認為,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不能急功近利,要沉下心來認真打磨劇本。她反對那些為了爭搶所謂賣點,而將原著改編得面目全非的做法,認為《慢慢》的影視改編決不能丟失故事發生地——鼓浪嶼的原汁原味,應該還原男主人公作為閩南漆線雕傳人所處的生活背景,留住歷史的厚重感。當然,她認為這部作品的影視化也不應一味追求沉重,畢竟表現的是一段美好的戀曲。

【記者手記】

作家“觸電”一把雙刃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廈門作家作品(不包括網絡小說)被影視公司購買版權、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有數十部。“這個數量,在全省位居前列,但放眼全國,和一線作家相比,廈門作家的市場認可和暢銷程度還是遠遠不夠的。”市作協副主席吳爾芬坦率地說。

文學創作是“板凳一坐十年冷”,賣掉小說的影視改編權,或直接改編影視劇則有可能“一夜成名天下知”,其傳播力和收益率非傳統文學創作所能比擬。然而,從小說到影視作品,到最后放映或播出,并非易事。

吳爾芬說,有的影視公司要投拍一部劇,就會把同類題材的小說改編權都買下來,避免題材撞車,所以每年有幾百部小說賣掉影視改編權,但并非每部作品都能獲得改編、拍攝。就算拍出來,也未必都能播出,以去年為例,全國拍攝了3萬集電視劇,播出的只有7000集,其他的因為找不到播出平臺而血本無歸。

文學“聯姻”影視已很普遍,但客觀地看,作家“觸電”現象是一把雙刃劍。吳爾芬說,上世紀90年代張藝謀所說的“文學馱著電影走”,現在并不適用,這是因為目前編劇隊伍和出版市場均已相對成熟、飽和,而用影視劇取代文學創作,則會對文學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鏈接】

這些本土作家作品 有望拍成影視劇

高漁新作《墨殺》

本土作家劉涼軍(筆名高漁)的作品因情節緊張曲折,頗受影視改編界的歡迎。他的長篇小說《鎖俠》是國內外第一部對鎖有大量精微研究和描寫的小說,數年前被拍成電視劇,目前電影版權已出售,正在籌備拍攝。新作《墨殺》剛出版,就收到多家影視投資公司的意向。

《墨殺》的創作靈感,受到電影《七宗罪》《龍紋身的女孩》和美劇《真探》《殺手信徒》的啟發。在作者看來,這幾部影視作品有著相同的故事內核,即以救世主自居的變態天才,以制造殺人案的方式宣揚他的救世方案。小說以一系列殺人案為線索,在對案件抽絲剝繭的調查與偵破過程中,引出“兼愛”“非攻”“尚賢”等思想,詮釋了墨家學說的核心理念及其當世價值。

《老家廈門》

最近,由文化學者顏建國、廈門本土作家莊維明創作的長篇小說《老家廈門》改編而成的同名電視劇,在北京啟動拍攝計劃,由著名演員唐國強擔任導演和主演。

作為列入海峽原創長篇精品第一輯的小說,《老家廈門》全書24萬字,以廈門幾家名門望族之間的愛恨情仇、商場爭斗、悲歡離合,反映清末民初至改革開放、21世紀初這段時間,廈門的滄桑變化,詮釋兩岸不解情緣。改編成電視劇三部曲后,情節和人物將進行擴充和豐富,第一部的劇本計劃于年底出爐。

夏煒《那些花兒》

繼小說《鐵觀音》被改編成電視劇后,廈門著名作家夏煒的小說《那些花兒》也有望被改編成影視劇,目前正在進一步洽談中。

《那些花兒》以廈門為城市背景,描述在城市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處于不同環境的白領、富二代、自由畫家、流浪詩人以及外來打工者等青年的生活歷程,與他們努力、彷徨、重生的心路歷程,具有濃郁閩南風情。

由須一瓜小說改編

《月色迷途》年底上映

去年,本土女作家(筆名須一瓜)的長篇小說《太陽黑子》被改編成電影《烈日灼心》,上映后引起強烈反響,并斬獲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等多種榮譽,她的作品越來越多地被電影人注意到。

今年,她的小說《淡綠色的月亮》再度被改編成電影《月色迷途》,由王千源和余男擔綱男女主演,在東京電影節上頗受關注,預計年底將在國內院線上映。《淡綠色的月亮》講述了一對恩愛夫婦夜遇歹徒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的故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