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的組織下,學生在教室內做本班特色的健身操。(本組圖/見習記者林銘鴻攝)
小學部的學生們在上美術課。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本月29日是廈門五中校慶,她已經110歲了。
從某種角度看,五中這個校慶有了“涅槃重生”的意義——她第一次完全屬于蓮前西路203號的蓮前校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五中位于新華路的玉屏校區用于市實驗小學的擴建。
從今天開始,我們從幾個側面,為您介紹冉冉升起的廈門五中。
如果你在下課期間,跟著廈門五中的校長詹功祚、副校長張榮生橫穿校園,那么,你會對這所學校的未來,有更加感性的理解。
上周,記者跟著他倆,一走出行政辦公樓,馬上淹沒在學生們“校長好”的叫聲中,而且,還有從頭頂上傳來的——樓上的孩子看到他們的校長了,殷勤地在上面叫喚著。
兩位校長立刻沖到學生中,臉上笑成一朵花,不斷回應:同學們好!好!
打完好多個招呼,上課鈴響了,校園開始平靜下來,但兩位校長以一種奇怪的方式交談:一邊和你說話,一邊看著地板,只要看到一個異物,馬上俯身撿起它。
廈門五中這幾年的逆襲,有很多指標,譬如說,2013年,五中的中考評估值名列全市第一名(扣除特色學校);今年,中考全市前十名,五中有2人,前五十10人,前一百13人,前1000名48人,90多人錄取到一中、雙十、外國語高中部。
再譬如說,五中小學片區的房價從幾年前的價格洼地一躍成為周邊的高地,學區房的價格,也是學校質量的一個風向標。
不過,撇開上述功利性指標,在我們看來,有一些不起眼的小細節,反倒意味深長。
她很愛笑
五中從微笑和打招呼做起,來培養學生的陽光心態,從校長到老師都以身作則
三年前,五中開始辦小學部,這使得她有機會基于孩子的九年發展,來為他們做科學的規劃。“七彩人生”是五中給小學生制定的目標,陽光心態是其中“一彩”。
應該說,學校里“陽光心態”的培養目標,也并非新鮮事,五中卻是從最實在的“會打招呼”、“會微笑”做起,在這所學校看來,當一個孩子能很大方與人打招呼,那么,他在一個群體中就不可能封閉自己。
更加特別的是,不僅要求學生“會打招呼、會微笑”,老師也必須這樣做,理由很簡單:“只有陽光心態的老師才會培育出陽光心態的學生。”詹功祚說,事實上,我們首先要求老師要有笑臉。五中的老師們得到要求:只要有學生跟你打招呼,不管是不是你教的學生,你就得熱情地回應他。詹功祚告訴他們,如果一位學生殷勤地跟你打招呼,你不理人家,下一次他必須要花費十幾倍的勇氣,才敢開口說“老師好”。
不僅跟老師,學生們還要和校園里的客人打招呼。這需要更多的勇氣,因此,一有參觀者表揚學生,學校第二天馬上會廣播:昨天來參觀的老師說,五中學生是他們見過的最有禮貌、最會微笑的。這樣一夸,學生們打招呼打得更歡了。
事實上,詹功祚是首先“革自己的命”——先使自己成為微笑的校長。他認為,學生的陽光心態,追根溯源和校長有關,“你要求學生有好的心態,老師首先要有,而老師是否有,校長的親和力最重要。”
這是一位會微笑的校長。五中的保安說,每天下班,校長開車經過崗亭,都會搖下窗子和他們打招呼。
不過,陽光心態的培養,僅僅微笑、打招呼怎么夠?走在路上,詹功祚和張榮生有時會被學生攔住,他們要找校長反映問題。盡管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校長們也不會惱,更不會說:這種事你要去找老師。同理,老師也可以往校長室里提意見,迎接他們的也是笑臉。詹功祚說,自由、民主才是陽光心態的土壤。
她有想法
五中實行非傳統的管理方式,段長、教研組長有充分自主權,使管理更加精細化
有時候,你會覺得,五中不止一位校長,有好多位“小校長”,至少每個年段都有一位。這是五中近年來實行的“第三條路線”管理。
“第三條路線”是這樣管理的:每周五,學校將下周工作安排下發給年段和教研組,這時,就是年段長和教研組組長當老大了。他們再根據年段特點,制定下周年段工作下達給老師,細化到每一天的每一個時段。
傳統的第一條路線,走的是“傳聲筒”——校領導把一周工作安排下發到中層,中層處室再傳到年段,年段再傳給老師。詹功祚說,傳到老師的信息,已經衰減了一部分,有時候還會南轅北轍。這幾年,還有的學校直接把校領導派到年段去管理,但在五中看來,“第二條路線”妨礙了全局工作。
也就是說,五中的“第三條路線”的實質是:學校管理的重心下放到年段和教研組,段長、教研組長有自主權,他們也是思考者,某種角度上看,相當于“小校長”。五中說,帶完一輪,每位“長”的能力都突飛猛進。
而對于老師來說,他每周得到的任務,80%是“私人定制”的。“第三條路線”給五中帶去的是精細化的管理,保證了學校的高速運轉。
她人緣好
對于前來取經的同行,五中總是傾囊相授,學校教改正是在這種交流中日臻成熟
2008年,詹功祚從廈門六中調任五中,當時是五中最低谷的時期——一方面,五中玉屏校區何去何從,方案幾易其稿;另一方面,蓮前校區的校址原本是所中職學校,校園里還有家屬樓,要變成普通中學,困難重重。
現在看來,五中已經是“輕舟已過萬重山”。應該說,五中繞過萬重山,離不開詹功祚和他同事們的“大氣”。 2010年,五中開始教改,她最“值錢”的是老師自己編寫的“教學案”。當五中的“教學案”越來越有名氣時,來參觀的人也多了,只要有人提出要“教學案”,五中一般都會傾囊相授。剛開始,有些老師想不通:好歹也是我們心血。但詹功祚努力說服老師:別人覺得好,你的東西會更有價值。
五中到外面交流,一定先呈上自己的資料,“如果你要和人真心學習交流,你首先要付出你的真心。”
五中的大氣,使她贏得不少友誼。這幾年,由五中領銜,省內外幾所學校成立課改聯盟,定時碰頭。在研討交流中,五中的教改日臻成熟,這也為其逆襲奠定基礎。
廈門五中110年歷程
1906年
廈門五中起源于明、清時期的義學和玉屏書院,后者創立于1685年,是廈門島內最早的書院。1906年,清朝地方政府接管“玉屏書院”,改稱“廈門中學堂”,由私塾改制為公辦,是廈門最早的官辦中學。廈門五中的誕生日即從此國家辦學算起。
1912年
廈門中學堂改名思明中學。
1917年春
思明中學收歸省立,稱省立十三中。當時,學校是廈門中共地下黨組織據點。許多熱血青年在這里求學求真,走上革命道路。葉飛、方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這所學校的學生,著名科學家盧嘉錫曾在這里任教。
1929年
省十三中改稱省立廈門中學(簡稱省中)。1937年秋停辦。1946年9月復辦,廈門市立中學(簡稱市中),創立于1946年3月。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這兩所學校。
1951年2月
省中和市中合并,稱廈門第一中學。
1955年秋
政府將廈門一中師生一分為二,在玉屏書院原址定名為廈門第五中學。
1950-1960年代
廈門五中高考質量躍居省市前列,其中語文、外語成績名列全省第一。蔡瑩珍老師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
2008年
在原廈門商校校址,成立廈門五中蓮前校區,2010年,學校加掛校名——廈門市第一中學分校。
2013年
廈門五中成立小學部,擁有百年歷史的廈門五中完成“變身”,成為市教育局直屬九年一貫制學校。
涅槃重生
本月29日是廈門五中110周年校慶,從某種角度看,五中這個校慶有了“涅槃重生”的意義——她第一次完全屬于蓮前西路203號的蓮前校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五中位于新華路的玉屏校區用于市實驗小學的擴建。
換句話說,隨著2016屆初三學生畢業,五中已經告別玉屏校區——她已經在那里110年了。
肯定是揮淚告別,也肯定會有些傷感,但是,五中人以一種豁達惜別過去,在蓮前西路開始下一個100年。很多人并不知道,2013年,五中在蓮前校區成立了小學部,五中現在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了,這應該會為五中生源做出一些改善。
更重要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臥薪嘗膽后,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廈門五中已經走出低谷,逆襲而上,正在成為蓮前西路的精品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