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溫度的判決書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5)海民特字第6號,這是一份帶著司法溫度的判決書。 它是廈門首例認定財產無主案。 當倫理道德與法律有了沖突,我們看到,法官、律師等法律人帶著社會責任感、對正能量的期許,用善良的民俗習慣填補了法律的真空區域。 傳統習俗中,侄子對未生育的叔伯進養老送終,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所遵從的倫理要求。但目前,法律上對侄子沒有規定贍養義務,亦未賦予侄子對叔伯遺產享有法定的繼承權。用法官的話說,這就是法律存在的“真空區域”。 “善良的民俗習慣凝結著社會大眾普遍性的價值判斷準則,如果我們將善良風俗習慣引入司法裁判過程,就能有效彌補法律缺失,提高司法的社會認同。”庭上,法官羅小茜說。他們希望,通過判決對叔叔盡了生養死葬義務的侄子有權取得叔叔的遺產,鼓勵和引導更多人遵從這一良好的風俗習慣,促使善良風俗發揚光大。 老有所養,這也是法律人的愿望。 |
相關閱讀:
- [ 09-30]集美學村和廈大舊址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 [ 09-30]廈門:父母去世后兄弟爭遺產 哥哥將弟弟告上法庭
- [ 08-21]老人留遺產 法院:老人未婚未育養妹是唯一繼承人
- [ 07-19]廈門一男子病逝留下巨額遺產 妻子亮遺囑要獨占
- [ 07-16]千萬元遺產糾紛案僵持兩年 廈門法院近日成功調解
- [ 07-14]上有老父下有女兒 他把千萬遺產獨留給新夫人
- [ 07-07]父亡分遺產私生子起訴“老媽” 咋證明爹是爹
- [ 06-12]廈門:父親不在世 非婚生子做親子鑒定分遺產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