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生鮮超市與農業合作社開展產銷對接,降低蔬菜進貨成本。(記者黃嶸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李曉平 通訊員 廈商軒)蔬菜作為市民“菜籃子”的必需品,種類多,需求大,其供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保障蔬菜供應和價格穩定是重要的民生,既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又保障和提高市民生活品質。日前,廈門專門制定了《廈門市蔬菜保供穩價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響應和落實市委“五大發展”戰略,創新發展思路,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合力機制,從生產、供應、消費等環節,第一次全面為市民的“菜籃子”保駕護航。
【需求】
年均需求總量約75萬噸
據統計,目前廈門每年消費蔬菜約75萬噸。蔬菜生產冬春兩季產量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是廈門蔬菜生產淡季,產量最少。因此,夏季保供穩價工作壓力較重。
供應方面,閩夏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廈門建設的區域性蔬菜批發市場(一級批發市場),日批發蔬菜4000噸左右。中埔蔬菜批發市場是目前以供應廈門主城區(島內)為主的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日供應蔬菜950噸左右,供應總體比較充足。進入廈門批發市場的蔬菜有65%左右來自外地,廈門蔬菜生產旺季冬春季外來菜也達到50%,主要來源地包括省內其他地區及山東、海南、云南等地。
廈門市場消費偏好水葉菜,日均200多噸,常年消費較集中的品種有包菜、白蘿卜、大白菜、菜膽、油菜、生菜、空心菜等。
《方案》指出,蔬菜供應方面,要更加突出國有主渠道作用,狠抓蔬菜生產,做大做強批發市場,暢通零售網絡渠道;不斷完善廈門蔬菜供給平衡調節機制、價量監測預警機制、質量安全保障機制等,努力確保廈門蔬菜供應“量足、價穩、質優”,更好地惠及民生。
【生產】
重點支持水葉菜生產基礎設施建設
狠抓蔬菜生產,切實提高地產蔬菜的有效供給。結合“多規合一”,確保蔬菜種植用地10.4萬畝,其中水葉菜種植用地2萬畝。菜淡期間種植應季蔬菜的面積、葉菜種植面積等都將納入績效管理,確實保障菜淡時期應季蔬菜供應。
《方案》指出,重點支持水葉菜生產的農田排灌、土壤改良、溫室大棚、產后預冷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重要時節的應急供應能力,同時加大蔬菜連片種植區蔬菜采后農殘檢測、整理、清洗、分級、包裝等加工設施建設力度。支持海滄水葉菜種植技術能手在同安、翔安或周邊地區開辟新的水葉菜種植基地,鼓勵廈門物流企業為種植戶提供蔬菜物流配送。
鼓勵夏商集團建立蔬菜直控、間控基地,以入股、訂單農業等多種方式,一方面建立穩定供應鏈,壯大供應主渠道,一方面帶動農民致富、農村發展。
【供應】
提升市場的“蓄水池”作用
提升蔬菜批發市場公益性,更好地發揮批發市場在蔬菜保供穩價工作中的“蓄水池”作用。《方案》指出,要加大對批發市場的政策及資金扶持力度,閩夏、中埔批發市場應堅持公益性,不以營利為目的,日常經營以保本微利為原則,不斷加強并完善為蔬菜交易雙方提供的服務,切實降低蔬菜批發交易成本。結合中埔水產市場搬遷,下一步將通過硬件設施的改造,進一步完善冷藏、加工功能,逐步建成蔬菜專業配送中心;加快向蔬菜專業配送中心轉型升級,不斷加大向生鮮超市、蔬菜消費大戶的配送力度。
對于島外市民關注的閩夏批發市場,《方案》也指出,要加快建設,一是設立大宗蔬菜臨時交易區,方便外地蔬菜進場交易,吸引更多外地蔬菜入場交易;不斷完善檢測、廢棄物處置等服務功能,同時盡快完善閩夏批發市場的加工、倉儲、物流、冷鏈、停車等必要配套服務設施,特別是要加快推進蔬菜低溫配送中心、冷藏設施建設,提升市場綜合服務水平;推進蔬菜交易大數據庫的形成,實施電子交易結算,切實提高交易結算效率;充分發揮蔬菜運銷大戶的積極作用及其大宗蔬菜調撥渠道優勢,擴大蔬菜購銷規模;加快推進二期建設,努力擴大“蓄水池”容量。
【零售】
平價蔬菜要逐步延伸到社區生鮮超市
完善蔬菜零售網絡,發揮保供穩價直接作用。《方案》指出,要加快填補蔬菜銷售網點空白,要對新設的生鮮超市網點視同連鎖經營網點,給予獎勵。同時鼓勵生鮮超市與農業合作社積極開展“農超對接”等各種形式的產銷對接,努力降低蔬菜進貨成本。
廈門現有蔬菜平價商店在保供穩價中起到積極作用。《方案》指出,新修訂的平價商店管理辦法,將有利于擴大平價商店網點布局,促進網點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平價蔬菜的啟動機制的響應速度。
廈門市蔬菜氣象災害預警簡表
建立災害天氣 應急調控機制
《方案》指出,建立與氣象部門災害天氣預報預警相關聯的啟動機制;綜合氣象預警級別、水葉菜批發價漲幅、蔬菜供應緊張程度,確定蔬菜應急保障響應等級,啟動部門聯運機制,做好“災、突”期間蔬菜應急保障;隨著響應等級提高,相應提高補貼標準,鼓勵和支持蔬菜調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