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記者 林依文 王穎達張婧瑋)經歷了7年的“雙十一”,年輕人已經了解了電商的“套路”,對網購搶單更淡定了。記者發現,今年“雙十一”現“新場景”:不少年輕人選擇“退場”,但也有部分老年人成為“雙十一”網購新軍。不過,“雙十一”雷區依然不少,消費者仍需小心。
準媽媽安慰寶寶別急
“雙十一”搶購完再生
李女士是一位準媽媽,預產期就在“雙十一”當天。她說,自己最近特別糾結,一方面期待寶寶的誕生,一方面又怕寶寶出生時間碰上“雙十一”,錯過了一年一次的搶購機會。“我最近一直‘安慰’寶寶不要著急,一定要晚一點再出生,好讓我先搶購嬰兒用品。”
李女士說,這幾個月她已經囤了很多東西在購物車里,而且做好了“方案二”的準備,假如寶寶出生時正趕上“雙十一”,就讓丈夫幫忙買單。她開玩笑說,要是沒搶購完就進產房,她估計會分心一直掛念著搶購的事。
“昨天晚上搶購的時候寶寶很乖,都不亂踢,感覺像知道我在給他買東西一樣。”算了算昨天的戰利品,李女士說,除了寶寶出生時要用的東西準備好了,就連出生第一年所需要的東西都差不多買齊了。
以前守著電腦買買買
現在只買真正需要的
“雙十一”套路深,年輕人不再那么瘋狂了,市民楊女士就理性了不少。她說,前兩年自己在網上買東西屬于“爆買”,看到喜歡的、打折的就買,家里快遞經常“堆墻角”。支付寶十年賬單有近170萬元都用于購物。今年“雙十一”,她把購物量控制在20件商品以內。
她說,每年“雙十一”前兩個月,她都要開始往購物車里“囤貨”,等“雙十一”到來便熬夜守著電腦,把購物車里的東西都買個遍。不過,今年她不再是看見打折就想買,而是買些真正需要的商品。
多年的網購經驗還讓楊女士找到了商家做活動的“門道”。“不一定是‘雙十一’價格最低,有的商家半年慶或店慶時活動力度還更大。”她說,現在自己看中的商品不會直接拍下,而是要多放上幾天,思考一下才決定買不買。
老年人加入網購大軍
放棄休息熬夜等搶購
年輕人熱情消退,一些老年人反而更熱衷于“雙十一”網購。昨晚,32歲的林女士和平時一樣早早準備休息。出乎她意料的是,平時雷打不動10點前睡覺的父母,昨晚卻捧著手機熬夜等著0點的搶購。
林女士說,以前父母想上網買東西都會跟她說,讓她幫忙買,今年“雙十一”前卻讓她教他們怎么使用淘寶。
“兩個老人年紀加起來都快140歲了,我想教他們微信他們都不學,這次倒好,主動要我教他們網購。”林女士說,前幾天兩位老人也沒閑著,一有空就逛淘寶。“問他們缺什么,他們又什么也不缺,就是想趁著‘雙十一’打折買點東西。”
“上周我爸看中了一套茶具,一直想下單,媽媽說等‘雙十一’更優惠,不讓我爸提前買,結果我爸沒忍住,周日就下了單,媽媽知道了還跟他大吵一架。”林女士說,昨晚為了等0點,兩位老人還坐在沙發上,互相監督對方不要打瞌睡。
今天早上,林女士得知,父母熬到凌晨近3點才睡。她說,這樣的場景讓她哭笑不得。
【辨癥】
專家:網購成癮可能真有病
“雙十一”儼然已成為一場購物狂歡,網購者自稱“剁手黨”,常控制不住出手,買完又容易后悔。對此,專家提醒,“網購成癮”可能引發一系列身心疾病,嚴重者甚至可能誘發心臟病。
廈門市仙岳醫院副院長陳進東說,“貪便宜”是人的共性,但發展成“購物癖”的情況很少見。如果已發展為“見到喜歡的東西就控制不住想買,買完又后悔、自責;感覺消失后,很快又投入下一輪血拼中”,并且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就有“購物癖”的嫌疑。
針對網購成癮者,陳進東建議,抑制不住購物欲,不妨提前制定購物計劃,考慮清楚到底哪些是真正需要買的,列出清單,嚴格按照清單去“血拼”;讓身邊的親友督促自己合理消費,若情況比較嚴重,還應及時求助心理醫生。此外,一旦選好下單后就不要再瀏覽購物網站了,以免抑制不住。有些人通過購物解壓,但若瘋狂購物消費超過了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其實又制造了還款壓力,不但沒有起到解壓作用,還會干擾自己的正常生活。 (記者蘇奇)
【“雷區”】
無門檻優惠券 其實有“門檻”
“搶了一晚上的‘無門檻’抵用券,到頭來用券還是有‘門檻’。”市民劉女士說,萬萬沒想到,自己被文字規則開了一個大玩笑。
劉女士說,今年“雙十一”,她原本沒想網購,因為贈送的消費券太多,最后還是沒能忍住誘惑。“比如,剛開始淘寶官方有送一些‘10元抵用券’,還在上面標注‘跨店可用’、‘無門檻’。”
劉女士說,這些抵用券從字面上理解,她認為是結賬時可直接抵扣,并且對購買金額并沒有要求。“以前淘寶也有類似的現金紅包,就是結賬時直接扣掉。”為此,劉女士還花了900天貓積分,抽了60張“10元抵用券”。
然而,現實是,劉女士在結賬時感覺自己被耍了,因為自己準備購買的900元產品,只能使用5張券,這就意味著僅僅只能抵扣50元。她翻出抵用券的使用規則仔細閱讀后才發現,這些抵用券在不同的門店有使用上限。
按照規則,劉女士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要使用掉60張券,至少要再購買20000元的東西。她表示,自己白抽了那么多抵用券。 (記者王穎達)
商品打折暗藏貓膩 “雙十一”前先漲價
市民小張幾天前將一件襯衫和一件T恤加入購物車,當時的價格每件都是200元左右。第二天,她發現自己購物車里的這些衣服已經漲價到每件300多元。“雙十一”前的幾小時,衣服全都標回原價500多元,今天零點時,又全部標明“5折”,價格回到了最初的200元左右。
“之前總是聽說雙十一商家會調價格,自己都沒注意,這次剛好有兩件衣服做對比,價格真的是調上去再降下來。”小張說。
其實,看似大力度的促銷活動常常暗藏玄機。近日,獵網平臺發布《2016雙十一安全購物攻略》顯示,去年“雙十一”期間促銷商品價格監測結果顯示,超半數商品打著促銷優惠的幌子實際上在漲價。
2015年“雙十一”期間,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監測數據也顯示,743萬件促銷商品中有52.99%出現了價格先漲后降,其中81.99%的商品漲價幅度在30%以內,但是仍然有3.26%的商品漲幅高達200%以上。(記者林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