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順和 余健平/文 沈威/圖)如火如荼的跨境電商進口熱潮中,廈門業者也在積極奔跑中,不過,與杭州、深圳、寧波等跨境電商熱門城市相比,廈門卻落在了后面,失去了第一梯隊的位置。 近日,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不少廈門跨境電商坦言,雖然廈門有優越的口岸通關環境、豐富的傳統外貿資源等優勢,但由于廈門長期缺席全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之列,所以無法進行占主流模式的保稅備貨模式;而海外直郵模式姍姍落地后,尚在磨合測試階段,還沒發揮出真正威力;此外,廈門跨境電商缺乏本土“帶頭大哥”,也還沒吸引到其他大平臺的入駐,產業氛圍和土壤比較薄弱。 遺憾 缺席試點城市 錯失發展先機 “一直未能進入試點城市之列,這確實是廈門跨境電商最大的遺憾。”廈門多位跨境電商從業者坦言,因為不是試點,所有很多政策無法實行,或者政策實施滯后,這對競爭激烈的跨境電商來說,無疑是相當不利的。 據了解,國家從2013年開始開展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目前試點城市在全國已增加到10個,包括上海、天津、重慶、杭州、廣州、深圳、鄭州、寧波、福州、平潭等。這些試點城市被賦予了相關政策便利,開展先行先試,跨境電商獲得了發展先機。 集合了優越的口岸通關環境、豐富的傳統外貿資源等優勢,而且跨境電商產業也風生水起的廈門,為什么遲遲未能進入試點城市之列? 導報記者獲悉,在爭取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上,其實廈門上下也鉚足了勁,但最終沒能如愿,個中原因一言難盡。“從當前情況看,廈門跨境電商沒有特別突出的東西,很難把政策資源放到廈門來。”在近日廈門舉行的2017年電子商務趨勢解析會上,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鳴濤認為,廈門在相關試點城市、示范園區方面的申報方案上并不是很突出。 他認為,廈門發展電商有一定的基礎,在對臺方面也有優勢,在垂直細分領域一批有規模和影響力的電商平臺,但并沒有出現具備全國影響力的企業,產業規模集聚和影響力還比較弱。在他看來,作為對臺窗口的廈門缺席試點城市,確實是種很大的損失。 無奈 本地無法保稅 只能轉戰異地 做跨境電商的李先生人在廈門,主要的運營團隊也在廈門,但他還得時常關注浙江寧波的狀況,因為他們公司貨品的通關和物流都要從寧波口岸走,并從那里的保稅倉發往全國。 “廈門現在還無法設立保稅倉,只能走試點城市,企業也要注冊在當地。”李先生坦言,無法直接在廈門口岸保稅備貨,是作為非試點城市廈門從事跨境電商的一大軟肋。 導報記者了解到,保稅備貨模式是目前進口跨境電商的最主流模式。有數據顯示,2015年,該模式占跨境電商平臺份額達77.5%。 所謂保稅備貨模式,就是跨境電商企業將從海外批量采購的商品提前放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國內的消費者一旦下了訂單,商家就可以將已在境內的海外產品快遞到客戶家中。“保稅備貨模式具有明顯的速度優勢。”廈門業內人士表示,在該模式下,國內消費者可以在幾天內收到跨國貨品,有時甚至只需一兩天。 從成本上看,保稅倉模式砍掉諸多中間環節,物流成本較低,價格更實惠。據業內測算,保稅倉的成本能比海外直郵便宜15元/單左右。 而且,在保稅模式下,進口商家對貨品具備更強的掌控力,在營銷模式上可進行多樣化嘗試,比如主打低價爆款、規模化運作等。 廈門業內人士表示,無法保稅備貨,不僅造成廈門本土跨境電商企業流失,也難以吸引其他區域的跨境電商特別是大平臺的進駐。 保稅模式帶來的效應是顯而易見的。以天津為例,2015年底獲批成為全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后,該市保稅區的跨境商品物流比過去效率提高1倍以上,今年雙十一跨境電商出單量比過去提高了3倍。 |
相關閱讀:
- [ 12-25]全國首個跨境電商“o2o 3.0”體驗中心馬尾開業
- [ 12-23]廈門自貿片區:改革創新讓跨境電商“活”起來
- [ 12-23]跨境電商體驗店遇“成長煩惱” 人氣不足生意寡淡
- [ 12-23]一位殘疾大學生的電商夢
- [ 12-22]跨境電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國家監測中心在杭建成投用
- [ 12-22]跨境電商崛起 杭州將打造國際網絡貿易中心城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