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已具備一定的垃圾分類處理能力。圖為東部(翔安)垃圾焚燒發電廠外觀。(市環衛處供圖)
廈門日報訊 (記者 殷磊 通訊員李文林)近日,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垃圾分類辦”)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通知,要求各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對照工作方案,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進度。
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記者從市市政園林局了解到,近年來,通過持續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垃圾分類處理廠和餐廚垃圾處理廠等環衛基礎設施,廈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垃圾分類末端處置能力。所以當務之急是加大垃圾分類宣傳,推動廣大市民參與“前端”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還要按照“屬地管理”、“桶車對接”的原則建立“中端”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體系,從而實現城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這些工作需要各區政府和相關部門持之以恒大力推進。
今年上半年,廈門出臺了《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方案》、《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并成立了由市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全面啟動廈門的垃圾分類工作。工作方案明確規定,各區政府和市級各責任部門要按期分別完成《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實施方案》和相關工作落實計劃的制定。各區要配備10名垃圾分類專職工作人員,街道要配備3-5名專職工作人員,社區(物業小區)要按照300戶配1人的比例配備垃圾分類督導員。
市垃圾分類辦發布的《通知》指出,目前集美、海滄、翔安三區已經正式下發了區級《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實施方案》,海滄區成立了區垃圾分類與減量辦公室,配備了3名工作人員。雖然各區都持續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但與工作方案部署的計劃相比還存在滯后。《通知》要求,各區政府作為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推進主體,要盡快明確機構,配備人員,細化任務,責任到人,把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落到實處。
居民在家里給垃圾做了分類,結果垃圾在小區里被混在一起運走,然后又被堆在一處填埋、焚燒。廈門早在2000年就被列為全國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然而由于沒有建立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市民開展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被挫傷,致使垃圾分類試點的成效始終不理想。此外,缺乏政策法規配套,缺乏有效的約束和監管措施及激勵機制,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停滯等,也導致市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僅未得到加強,反而弱化。
末端 具備垃圾分類處理能力
目前,廈門日均生活垃圾量已接近5000噸,其中,超過60%的生活垃圾直接填埋,位于東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的垃圾填埋場已不堪重負。開展垃圾分類,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是實現城市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幾年,廈門的垃圾末端配套處理設施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廈門已經建成兩座垃圾分類分揀廠、三座垃圾焚燒發電廠、一座廚余垃圾處理廠、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具備一定的垃圾分類末端處理能力。特別是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東部(翔安)垃圾焚燒發電廠、西部(海滄)垃圾焚燒發電廠,日焚燒垃圾量達到1600噸;采用了先進垃圾處理技術的瑞科際垃圾再生示范廠,可以通過對餐廚垃圾進行厭氧處理,產生沼氣發電,目前一期每天150噸的餐廚垃圾回收利用處理線已經投用。
此外,廈門正在進行東、西部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二期建設。到2017年底,廈門還要再建成一座固廢處理廠、兩座大件垃圾處理廠,具備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硬件條件。
這些環衛設施非常“渴望”經過分類后的“垃圾細糧”,因此,市民家中的分類行動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
中端 規劃17條垃圾直運線路
未來三年,廈門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運模式要實現根本性的變革,要打造全新的垃圾直運體系。市市容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直運”就像城市公交一樣,在收運線路上,分類好的垃圾在固定站點等候“上車”,不同類別的垃圾要上不同的車輛,當然,所有“乘客”都要統一到“終點站”——垃圾處理廠“下車”。這種垃圾收運模式已在杭州、青島、蘇州等地實施,并且取得了成功,可以有效杜絕二次污染。
目前,各區已著手開展垃圾分類轉運車輛的選型采購工作,全市已規劃設計了17條垃圾直運線路,其中思明區3條、湖里區8條、集美區2條、海滄區2條、同安區和翔安區各1條。
前端 大力開展小區分類試點
加大宣傳力度,確保廣大市民和各單位積極在源頭上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的基礎工作。為此,廈門制定了三年宣傳方案,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傳遞正確的分類知識,形成全面、持續、有效的宣傳勢頭。目前,55000冊《廈門市垃圾分類宣導手冊》已完成設計印刷,將免費發放給市民。
此外,廈門進一步加大了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的推廣力度,思明區鼓浪嶼、瑞景公園小區,湖里區欣悅園小區、康樂小區二期,集美區濱水小區一二期、誠毅學院、集美第二醫院,海滄區天湖城小區等小區、學校、醫院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接下去還將增加集美區國建東海岸二期、海鳳社區,翔安區萬科金色悅城、美地雅登等作為試點小區,2018年起將在全市范圍推廣。
鏈接
廈門垃圾分類
目標任務
根據《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方案》,廈門垃圾分類工作的主要目標為:到2020年,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不低于95%;島內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5%以上;集美、海滄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60%以上;同安、翔安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0%以上;人均垃圾產量實現“零增長”。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垃圾分類怎么分?
●可回收物:指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紙類、塑料、玻璃、金屬、織物和瓶罐等。
●廚余垃圾:指居民在家庭生活中產生的垃圾,主要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
●有害垃圾:指含有害物質、需要特殊安全處理的垃圾,主要包括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電池、燈管、日用化學品等。
●其他垃圾:指除去以上三種垃圾外的其他所有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無法再生的紙張,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以及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廢舊衣物與其他紡織品、破舊陶瓷品、婦女衛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煙頭、灰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