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 (記者邵辰芳)今天上午,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2016年和過去五年工作,并提出今后五年和2017年工作計劃。今后五年,廈門將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后五年
主要目標和任務
全面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左右,人均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創新發展
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加快建設質量強市和知識產權強市,構建產業發展、節能減排、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廈門標準體系。建立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力爭到2020年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
協調發展
拓展優化“一島一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格局
加快推進跨島發展,拓展優化“一島一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格局,全面提升島內外一體化水平。增強城市發展的系統性協調性,建成總里程265公里的6條地鐵線,建成翔安機場,基本建成“兩環八射”快速路網和新城、產業基地主路網。提升文明城市品牌效應,完善社會誠信體系;鞏固雙擁共建成果,建設軍政軍民團結的標桿城市。
綠色發展
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生態控制線制度;高標準建設海綿城市,新建一批社區公園和步行道,建成一批城市“綠肺”和生態濕地,提高飲用水質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發展綠色產業、綠色交通、綠色建筑,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人居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
開放發展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推進“放管服”改革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推進“放管服”改革,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高效便捷的服務體系,力爭在市場準入、行政服務、市場監管體系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自貿試驗區升級版,加快建設集貿易、投資、金融、科創的開放與創新為一體的綜合改革區。打造“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加快建設海陸空交通樞紐、經貿合作樞紐、人文交流樞紐。深化綜合配套改革,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
共享發展
構建城鄉一體全國領先的公共服務體系
構建城鄉一體全國領先的公共服務體系,新增中小學學位10萬個;建立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分級診療體系和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體系;推進文化惠民。著力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擴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等保險覆蓋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全面建設法治廈門、平安廈門。
今年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
【創新驅動】
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85項試點政策,加快104項支撐項目和84項平臺項目建設。支持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廈大石墨烯研究院等研發機構發展,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為各類人才來廈工作生活創造更好的環境。
重點發展高端制造業。加快實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打造國家級基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海洋高新等重點產業,力促盈趣科技等19個項目開工,加快三安集成電路等47個項目建設,力爭IOI棕櫚油加工等30個項目竣工,實現工業投資470億元。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完善丙洲、美峰現代服務業基地配套,加快京東分揀中心、海峽收藏品交易中心等24個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軟件信息服務業,提升軟件園三期產業集聚效應。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海鐵聯運、內支線中轉、國際中轉業務,構建航運金融、保險、代理等臨港物流服務體系,力爭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鼓勵開發多種模式的城市商業綜合體,積極拓展新興業態,推動供應鏈管理、工業設計、仲裁調解等高品質發展。
積極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建成15個設施農業項目。
【強化供需】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
推動供給提質增效。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加快商業、辦公房地產去庫存,科學調控土地供給量。圍繞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稅費、社會保險費、生產要素等方面成本,出臺一批政策。
培育新興消費熱點。鼓勵信用消費、大眾化消費、綠色消費。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共同配送、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合理布局消費網點設施,加快建設地鐵沿線商圈。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產業政策、重大規劃、重點投向策劃生成項目,提高投資精準性。大力推進“五個一批”,加快“四個領域”補短板。做細前期工作,強化要素保障,完善征遷機制,盡快把意向投資轉化為實際投資。
力促外貿平穩增長。確保出口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鼓勵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資源進口,做強做大酒類、水果等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和生產生活資料批發物流中心。
【跨島發展】
確保地鐵1號線試運營,全面加快2、3、4、6號線建設
加快島外新城建設。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建設島外新城,差異化、特色化推動產城融合。提升本島功能品質。嚴控開發強度,節約集約用地,加快老城區保護性開發和城中村改造,完成6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優化城市基礎設施。確保地鐵1號線試運營,全面加快2、3、4、6號線建設,基本完成23個車站主體結構。力爭翔安機場主體工程開工,同步建設臨空產業園區。加快建設第二西通道、同翔大道等22個重要通道,全線貫通“兩環八射”外環,開工建設第二東通道、福廈高鐵,加快第三東通道等前期工作。新建同安西山水廠,擴建高殿、翔安、杏林水廠,新增老舊小區管道燃氣用戶1萬戶。
提高規劃管理水平。實施規劃提升工程,加強島內外規劃銜接,深化城市設計、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實施城市治理工程,穩步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完善“智慧城管”綜合平臺。開展“交通整治年”活動,推進25項整治任務,提升道路暢通能力。
【綜合服務】
以最高效率、最實作風、最好效果做好金磚廈門會晤服務保障
提升景觀環境。深入實施災后重建工程包,以“三線四片”重點區域為核心,打造一批園林綠化、夜景亮化、立面美化精品工程。
提升城市文明。圍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會晤保障與文明創建有機結合,開展市民素質提升行動,營造積極向上濃厚氛圍,加快創建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
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強與金磚國家經貿文化交流,深化國際友城往來合作,打造國際交流重要城市。加快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市,培育引進一批國際會展項目和主體,提升旅游會展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
【深化改革】
強化自貿區示范帶動,強化“一帶一路”合作
強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實行“五證合一”、證照分離,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接中央稅制改革,深化營改增。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開展控費,完善分級診療配套政策。
強化自貿區示范帶動。創新貿易監管,試點特殊監管區外的航空保稅維修,對接服務國家大飛機戰略,建設世界知名航空維修基地。做大飛機租賃業務,加快拓展到船舶、醫療器械、大型設備等領域,打造融資租賃集聚區。
強化“一帶一路”合作。做強做大中歐(廈門)班列,打造國家物流新通道。推動設立“海絲”投資基金、知識產權運營投資基金,積極對接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擴大項目合作。加快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建設。
強化招商引資實效。堅持引資引技引智并舉,加強定位、定向、定點精準招商,拓展產業鏈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加大對世界500強、臺灣百強、大型央企和重點民企的招引力度。
【兩岸融合】
加快建設“一區三中心”,大力推動優勢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產業對接。加快建設“一區三中心”,深化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交流合作。大力推動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兩地企業聯合建設科研平臺,推動技術和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繼續引進臺資金融機構,做大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群。拓展兩岸??湛拓涍\直航、海上滾裝、海運快件等業務,實施臺灣輸大陸商品快速驗放機制。開發廈金澎“一程多站”旅游產品,加快建設海峽旅游服務中心。
推進交流交往。努力提升海峽論壇、兩岸民間藝術節等交流活動實效。辦好兩岸社區治理、婚姻家庭等論壇,為基層民眾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臺。加快建設兩岸青創基地,吸引更多臺灣青年來廈學習實習、就業創業。
【生態文明】
做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實現黃標車100%淘汰
加強環境治理。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整治工業廢氣、機動車排氣、揚塵污染、油煙污染;實行“河長制”,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加快島外九條小流域綜合整治;對污染地塊和潛在污染地塊實行清單管理。控制排海污染物總量,推進五緣灣、馬鑾灣、杏林灣生態修復工程。
加大節能減排。重點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實現黃標車100%淘汰,推廣新能源汽車及裝備。加快東部固廢中心建設。島內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和垃圾不落地,島外擴大試點、逐步推開。
健全生態制度。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完成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等10項年度改革任務。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行政問責制,落實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與強度雙控制度,探索建立碳排放權、節能量交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
【公共服務】
開建幼兒園項目22個,新改擴建中小學項目60個
促進教育事業均衡發展。開建幼兒園項目22個、增加學位6500個,積極緩解“入園難”問題。新改擴建中小學項目60個、增加學位2萬個。
促進衛生事業提質發展。政府加大投入,減輕參保人員醫治大病罕見病的費用負擔。確保復旦大學中山廈門醫院建成投用,加快翔安醫院、馬鑾灣醫院、環東海域醫院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促進文體事業繁榮發展。加快發展創意設計、影視傳媒等文化產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做好鼓浪嶼申遺工作。
促進就業創業蓬勃發展。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就業補貼、企業穩崗補貼等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6.5萬人。
促進社會保障穩步發展。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5萬套。及時落實各群體待遇調整提高政策。建設21個農村幸福院和3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促進社會治理和諧發展。推進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創新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健全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置體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2016年成績亮點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3737億元,增長8%;
-固定資產投資2170億元,增長15%;
-財政總收入1083.3億元,增長8.2%;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7%;
-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面對超強臺風“莫蘭蒂”的正面襲擊,全市軍民眾志成城,在全省大力支持下,防抗措施有力有效,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災后重建取得重大勝利。
2016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
創新驅動能力增強。全國首個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加快建設。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市。先進制造業實力提升。同安、翔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進展順利,火炬(翔安)產業區等平臺集聚效應增強。
發展動力更加強勁
深化改革取得實效。全面推進營改增,累計為企業減負近200億元。自貿試驗區成效顯著。推動投資貿易便利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獲評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城市發展水平提升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集美新城、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馬鑾灣新城建設加快。地鐵1、2、3號線累計完成25個車站主體結構。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新改擴建中小學項目58個,開工建設公辦幼兒園22所,新增學位2.6萬個。分級診療“廈門模式”推向全國。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完成公務用車改革。
過去五年成績
經濟實力穩步提升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財政總收入、地方級財政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和12%。
中心城市作用增強
島內外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進程加快,完成22個廈漳泉龍區域同城化項目。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
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自貿試驗區33項改革為全國首創。
對臺交流更加緊密
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108項創新政策。
生態文明深化建設
獲評國家森林城市、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劃定981平方公里生態控制線,空氣質量穩居全國前列。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和10%。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和雙擁模范城“九連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