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通社區,改造后的舊宅令人眼前一亮
改造后的樓房獲居民點贊
廈門日報訊 (記者 黃小芳郭筱淳)脫去“舊衣裝”,露出“高顏值”——搭乘“文明創建再提升,災后重建再發力”的東風,湖里區仿佛經歷了一場蝶變,一棟又一棟樓房脫胎換骨,舊房變新房,舊家變新家。人們紛紛點贊:“這場環境整治提升攻堅戰,打得漂亮!”連日來,本報記者跟著湖里區建設局的腳步,實地走訪房屋立面改造試點——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竣工12棟,但為了讓更多居民群眾能更快地住上“新家”,湖里區擼起袖子加油干,力爭在春節前竣工100棟,開工量達到80%。同時,盡可能留下大部分工人在春節期間加班加點,力保全區的立面改造工程在今年5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第1站
湖邊社區下湖社
“這是我們收到的惠民新年禮物”
沿著仙岳路行駛,一行人在湖邊社停了下來。兩棟“新房”成了焦點,一群居民在樓前圍觀。“漂亮!好看!”居民楊真真點贊的兩棟“新房”,其實是老舊樓房經過立面改造而成的。“你看,整棟樓都煥然一新,這可是政府給我們百姓帶來的惠民新年禮物!”
說起這些天“蝶變”背后的故事,施工單位感慨,這些天,得到了居民群眾和相關部門的太多支持,一些建筑材料,白天不方便運輸,只好晚上加班加點,遇到需要協調的地方很多群眾都會在第一時間提供支持。社區負責人感慨,為了立面改造,居民很配合,積極拆違。而居民群眾則紛紛點贊施工單位和相關部門的“貼心”,楊真真舉了個例子:有位居民懷孕了,按閩南習俗,懷孕時家里的房子是不讓動的,為了緩解居民的擔憂,相關工作人員一次次上門安撫,還在不影響工期的情況下,盡量把開工時間往后延,那家人很感動,孩子一生,就立馬通知工作人員來開工,“你們什么時候來,我們隨時支持。”
第2站
五通社區坂美社
“城中村”中的老宅成了高檔美宅
各方齊心協力的熱情,在金山街道五通社區蔓延著。走進坂美社,兩棟改造完成的樓房在這個“城中村”里頗為亮眼:違建鐵皮和牛皮癬一樣的廣告牌不見了;發霉的外墻、裸露的紅磚換了一層“新皮”;雜亂的空調,也穿上了有著鏤空雕花的格柵,乍一看,如空中花園……周邊的幾棟樓房,也正在一節一節往下落架子。
戶主陳堅決,看著正在收尾的自家房屋,一個勁地點頭,“我們這是城中村,一改造,就高檔了很多,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他告訴記者,改造前居民有不少顧慮,但都被改造時的暖心細節給消融了:“區、街、社區領導深入一線,傾聽居民的聲音,反映的問題,也能得到即時反饋。施工、代建單位也是和我們反反復復溝通。”
這時,幾位工作人員還在精雕細琢,他們盯著窗戶框上一枚螺絲看,這個螺絲頭露在外面,如果不仔細看,壓根就不會引起人注意,但工作人員卻皺了眉頭,“像這個螺絲頭,換個方式擰,是可以藏起來的,一藏起來,整體就會變得更加好看,我們再改進一下。
第3站
鐘宅社區
發朋友圈曬新房引來一片贊
沿著環島干道前行,一行人來到了五緣灣畔的禾山街道鐘宅社區。一整排的樓房正在進行立面改造,“綠叢林”中露出了一棟嶄新的房屋。戶主的叔叔鐘借建迎了出來。他笑著說,“改造一完成,親戚朋友都趕來看了,都說這真材實料改造,質量特別棒!”
鐘借建告訴記者,原本房子只是涂了一下沿街的一面外墻,這次改造,把四面墻都美化了,侄子很喜歡,拿出手機拍了又拍,發朋友圈,“不少人聽說改造的房子好了,都趕來看,都說,哇,真的是很漂亮!支持政府改造,受益最大的,還是我們百姓自己。”
點贊,都跑到網上去了。禾山街道把這一成果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推送,點擊量一下就破了五千。網友“Jfun”說,“好看!上檔次!”網友“君子”留言,“真是煥然一新,讓人眼前一亮。”網友“Dharma”也說,“中國文化元素,超棒。”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不少民宅都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大部分是私宅,看起來比較老舊雜亂,立面改造成果一出來,很多居民跑來圍觀,“他們看了都很開心,更加配合拆違改造工作了。”
第4站
杏林大橋邊
灰突突樓房變身“嘉庚建筑范”
最后一站,我們來到了“鷺島門戶”殿前街道——完成“蝶變”的12棟試點樓房中,有6棟在這里,占了一半。杏林大橋入島方向左側,好幾棟樓房已經煥然一新,工作人員正在清掃垃圾做最后的掃尾工作。
湖里區建設局的工作人員拿出了對比圖:被臺風吹壞的屋面更新了,掉漆的窗框修好了,裸露的管線隱藏了,滲水的屋頂修好了……不過,他們仍然自我挑刺:“這個墻面,要不要再清洗一下。”“原來的伸縮縫生銹了,我們再想個法子,把它變得好看一些。”在樓里上班的路政員鐘先生感嘆,“變化可真大啊,就像換了新的工作環境,工作也更舒心了。”
杏林大橋另一側,幾棟樓房頗有嘉庚建筑的味道,也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夏商集團的配套住宅宿舍。施工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來莫蘭蒂臺風吹壞了屋頂,這次改造來得可真及時。“這些天來,最大的感受就是團結一心,無論是涉及的國企、居民群眾以及政府部門、施工單位,大家都擰成一股繩,為共同扮靚家園努力著。”湖里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由衷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