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 曾經的城市名片 現在顯得平庸 記者從市建設局了解到,廈門上一次全面實施夜景工程主要集中在2005年、2006年,實施范圍主要是鷺江道、鼓浪嶼、中山路、環筼筜湖、會展中心、東渡路、集美等。當年的LED夜景工程扮靚了廈門的夜景,成為廈門旅游觀光的一張城市名片。如今,隨著國內各個城市夜景照明的比學趕超,廈門的夜景逐漸顯得平庸已是不爭的事實。 建筑群各自為政 缺乏特色主題 落實到具體景點,在鷺江道、筼筜湖等已成為“廈門名片”的區域,因為缺乏整體規劃,片區建筑的燈光各自為政,缺乏特色主題。在筼筜湖邊,指著夜色中的白鷺女神雕像,設計師許東亮告訴記者:“筼筜湖邊的各種建筑燈光太亮,倒映在水中將缺點放大,反而讓作為標志的白鷺女神雕像黯然失色,對白鷺女神雕像的照明中,人體雕塑和底座石塊一樣亮,這個比例在燈光下很不協調,不能突出主體。”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會展中心等片區,許東亮告訴記者:“這樣城市夜景容易流于一般,缺少屬于廈門的辨識度。” 燈光過亮或缺失 人性化考慮不足 在舒適度上,現今廈門的夜景照明也讓市民頗為頭疼。在仙岳路高架橋下到SM商業廣場區域,商家的廣告牌、霓虹燈,要么亮白刺眼,要么五彩眩目,不分節慶時段,長時間照明。每天下班開車經過此地的許建才先生告訴記者:“每一次從這里開過,我都要把眼睛瞇一瞇。”這頭,司機為夜景照明的過分耀眼“瞇起雙眼”,那頭,不少市民卻為腳下漆黑的道路,向手電筒“借一雙慧眼”。在筼筜湖邊的路上,市民只能借著對岸的燈光照明,在烏黑的行道樹邊行走,在鼓浪嶼街道龍頭社區的街道上,市民的行走、游客的游覽也只能依賴于店家的燈光。“店家關門了,就覺得路上很不安全,只想早點回家。” |
相關閱讀:
- [ 11-24]施工圍擋整治取得成效,試點夜景照明工程
- [ 07-04]廈門某居民樓上住戶漏水影響照明 洗澡要開手電筒
- [ 07-02]教育部擬出臺"教室燈光照明環境標準" 廈門參與調研
- [ 06-29]水均益23歲女兒曬畢業照 明眸善睞美哭了
- [ 05-16]守護廈門藍:推廣新能源車輛 改造道路照明系統
- [ 12-25]考駕照明年有望網上繳費 年底前名額大多預約滿了
- [ 11-18]LED照明產業大放異彩 “廈門模式”謀求創新轉型
- [ 11-12]“廈門模式”已成國家樣本 LED照明直接產值250億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