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政府的引導和當地居民的支持下,避風塢清淤35000立方,塢內水質達到實時有機更新;實施環避風塢內側沿線路面整修,已修繕400余米,鋪設石料2500平方米,增設木棧道850平方米;避風塢內側騎樓加固17處,加固面積2700平方米,幫助居民改善居住環境;開展環避風塢內側“一條路、兩棟樓、三處景觀節點”改造,逐步形成沙坡尾特色景觀;設立沙坡尾改造提升工作坊,引導討論沙坡尾漁船回歸方案,依托沙坡尾商圈聯盟,引導片區產業逐漸向“漁港創新創意產業、海洋文化美食、海洋體驗”等方向轉變,形成特色文化產業;在片區推行“垃圾不落地”和“商家文明公約”,倡導誠信、自律、文明,逐步營造沙坡尾人文環境。 “我們都深愛著沙坡尾這個地方,居民自覺不能輸給別人,這里雖然是一個生活區,但你幾乎看不到垃圾,哪怕是游客,這么干凈的環境他們也不忍心去破壞。”陳朝遠在這兒經營“不輟”舊物館已有兩年,見證了沙坡尾從一個時代遺忘的角落變成文化焦點的過程,也見證了沙坡尾從臟亂腥臭到干凈整潔的過程。 他告訴記者,這兒居民的文明在自覺提升,文明并不是指標性的東西,像舊物館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每個人進來看到以前家里的東西都會若有所思,因為每個老物件都反映了老廈門的生活方式,游客能夠在這感受到老廈門的文化,這也是一種文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店里的衛生間永遠對游客開放,所需物品也全都備齊。這一點足以看出文明商圈需從小事做起以及大家的努力。 思明志愿服務文化節弘揚志愿精神 愛心文化是思明最暖底色 廈門島的幾何中心——思明區嘉蓮街道推動經濟發展與文明建設互動并進、共同躍升,為幸福思明增添了最暖底色。 獨屬于閩南建筑的古厝紅磚,是抹不去的古老印記,在時代的變遷中,有些遭到廢棄甚至變成了建筑垃圾,而在嘉蓮街道殘疾人職業援助中心學員的手中卻重獲了新生,變成了藝術品,而且非常環保。“當我們穿著愛心義工的衣服去鄉下收集紅磚,阿婆得知我們的用處,把家里壓醬菜的磚都送給了我們。在這兒有國家級的美術大師也來獻愛心幫助繪畫創作,帶動學員用磚雕的藝術形式來創作。”嘉蓮街道殘疾人職業援助中心主任林弘拿起一塊已經完成的磚雕作品說道:“原本一塊沒人要的閩南紅磚,立馬就升值了,學員的收入比平常翻了50倍。”同時,作品也獲得了愛心企業的親睞,位于中山路的一家老牌企業的形象店裝修也選擇了這里的磚雕,磚雕體現了閩南文化的傳承和工匠精神,也實現了殘疾人文創奔小康的目標。 在這個溫情的世界里,愛心不斷地延伸。2016年12月31日,“志愿服務·文明底色——2016思明區志愿服務文化節”啟動,廈門五一文化廣場儼然成為志愿者的海洋,來自不同領域的20支志愿隊伍穿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服裝亮相,他們接過思明區領導手中的旗幟,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中。 在志愿者的心中,什么是志愿服務?“小時候,家里的農活忙完了,就會去鄰居家幫忙。如果用‘搭把手’來形容志愿服務是最為形象的了。”在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會長王忠武看來,中華民族最優良的傳統就是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廈門建安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陳薇薇認為,志愿服務是一種傳遞友愛親情、團結互助的凡人善舉。 在思明區,做志愿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莫蘭蒂’臺風災后重建,我和同事到路面支援清障,從早到晚,但沒人叫苦喊累。最讓我們感動的是,60多歲的阿婆推著車給我們送水,不少店家也給我們送奶茶、快餐。”志愿服務文化訪談上,廈門建安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陳薇薇分享了讓她感動的志愿服務經歷,感受到了“閃耀廈門的家園精神”。 同樣,在盈翠社區玉荷里小區,這里的老人積極參與社會發展,為自己深愛的家園出力獻策。社區黨委書記紀小琴告訴記者:“小區180戶600多人,其中32戶家有黨員,黨齡平均在40年以上,所住居民素質相對較高,都是一些老專家老骨干。他們主動眾籌資金,為小區改造方案提意見,還組建了監督巡邏隊伍,平均年齡75歲,最大的已經80歲了。他們的積極參與,使得玉荷里成為島內首批海綿試點改造。” 在小區采訪時,記者遇到已經80歲的鄒家鹿老人。陽光映照在他的臉上,幸福的微笑洋溢開來,尤其顯得精神抖擻。作為盈翠社區第四黨支部書記,他積極動員大家參與討論改造方案,使得改造有群眾基礎,他說:“聽說政府要出錢給我們這些老城區改造,我們也要行動起來,開完會第二天就有人主動捐款6400元,最后籌集41.9萬元。小區綠化很美,道路很整齊,停車也有秩序了,面目一新。我們還投票成立業委會,一起商定文明公約,每天下午的巡查監督隊伍已經從26人增加至了53人,為了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麗,大家都身體力行。” 眼前的玉荷里,“清水玉荷出芙蓉,天盤綠藕去雕飾”,生活在這兒有一種不言而喻的幸福。幸福,一個美好的語詞,她是萬家燈火,是天倫之樂,是充滿溫情的社會總稱。愛心文化的落腳點是人民群眾的幸福,這使得幸福思明有亮色、有溫度、有品質…… 窺一斑而知全豹,在廈門市思明區,文化是她的靈魂,文明是她的名片,全區上下不斷地為提高城市的綜合實力而努力,將文明作為城市的“風向標”,將文化建設充分融入到城市的發展中。此情此景真是一汪藍海入畫來,和暢之風潤人心。(記者鐘瑜) |
相關閱讀:
- [ 06-30]廈門思明區人民法院的法庭義工讓司法帶上溫度
- [ 06-30]思明開元街道舉行黨建公益創投項目認領儀式
- [ 06-28]旅游顧問貼心服務 讓游客感受思明人文明與熱忱
- [ 06-27]廈門思明法院直播執行會戰暨誓師大會 破解執行難
- [ 06-27]廈門思明:創新“網界”黨建 讓黨旗在網上飄揚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