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記者林曉云)北京故宮博物院里,一批藏于“深宮”的稀世珍寶,即將在廈門鼓浪嶼揭開神秘面紗。前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走進央視文化節目《朗讀者》。隨后,《朗讀者》的官方微信透露,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博物館即將于5月正式開館。
位于鼓新路80號的故宮博物院鼓浪嶼外國文物博物館(以下簡稱“外國文物館”)是一座中型博物館,是故宮博物院首次與地方合作設立的博物館。據悉,故宮博物院收藏有1800多件外國文物,外國文物館將以實物展陳的方式,展出故宮館藏的部分清宮外國文物。其中,大部分藏品一直保存在庫房里,未曾公開展出過。
單霽翔曾表示,與廈門共建外國文物館,讓這些藏于“深宮”的珍貴文物,找到了一個氣質相宜的展覽空間。展品品類豐富,保存完整,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價值和內涵。
據介紹,即將在外國文物館展出的藏品包括漆器、陶器、瓷器、玻璃器、琺瑯器、金屬器、織物、繪畫、書籍、雕塑、家具、鐘表、科技儀器等,主要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俄羅斯、意大利、美國等國家。這些藏品多為清宮舊藏,部分為民間征集而來或個人捐贈。其時代從16世紀至20世紀初不等,以18世紀和19世紀的文物居多。這些外國文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展現了所屬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風貌,也反映出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況。
2014年11月,廈門市與故宮博物院正式簽訂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合作框架協議,該館選址“救世醫院和護士學校”舊址,項目用地面積10767平方米。
單霽翔對廈門、對鼓浪嶼都很熟悉,除了因為多次來廈,他的父母曾在鼓浪嶼生活十多年,他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都出生于鼓浪嶼。
選址于“救世醫院”舊址
是閩南西醫的“黃埔軍校”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選址在鼓浪嶼“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救世醫院由美籍荷蘭人郁約翰于1898年創建,現在這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救世醫院是鼓浪嶼的第一座綜合性醫院,文史專家評價它是閩南西醫的“黃埔軍校”。創建者郁約翰也因其傳奇的人生和對琴島居民的貢獻而被人們所銘記。
藍釉雙耳帶蓋瓶(法國18世紀)
這對瓷瓶足、腹、頸均為單獨制作,再由銅件包鑲裝飾并將其連接固定。瓷瓶鑲銅口,足底配有銅鍍金底座。器身通體施藍色釉,花紋凸起部分施金彩裝飾。瓶腹前后各有金彩花葉紋邊飾的開光。瓷瓶上的繪畫精妙,宛如油畫。
釉下彩帆船圖扁瓶(丹麥20世紀初)
這件釉下彩帆船扁瓶實際上是一件有三個插口的花瓶。足部有銘文“丹麥議員贈諸法蘭西議員,1909年7月”,是一件國家級別的外交禮物。
鐵鏨花柄無鞘西洋劍(歐洲18世紀)
劍身鋼質,直身,前銳,中起脊。劍身下部鍍顯要之星徽式紋樣。圓盤形護手,柄首為球形,護手與柄均為銅鍍金質。
嵌表八音盒(瑞士19世紀)
木髹漆八音盒,盒蓋內側嵌玻璃鏡,通過玻璃可以將盒內八音裝置映照出來。盒內藏八音裝置,左側有上弦用的扳手,右側有三個鍵,一為定樂鍵,其余兩個是開關。八音盒正面鑲小表一塊,銅質表盤,雙針,有兩套動力源,負責走時和報時。
鑲銅架綠地花卉紋盤(捷克20世紀初)
這件帶有銅托架的瓷盤口沿描金,盤面用金色勾勒出蘭草裝飾。銅托架表現了自然界動植物的曲線美:固定瓷盤的銅箍裝飾為藤蔓,一只蜻蜓輕巧地落在把手上。這是典型“新藝術運動”的審美特點。
銅鍍金象馱轉花鐘(英國18世紀)
18世紀英國的鐘表制造水平已躍居歐洲之首。英國鐘表行業千方百計迎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制作出了適合中國人欣賞品位的東方市場鐘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