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水社區書院組織的“辛勤的小園丁”綠蘿種植課
福建日報訊(記者 田圓)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文化類節目的火爆令人欣慰: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擁有巨大的魅力。既然傳統文化“大有文章可做”,要怎么做才能貼近生活,在群眾中普及推廣?在集美,就有這么一些散發著書香氣息的“社區書院”,在大家眼中,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書院。
去年7月,集美區的康城、黃莊、濱水三個社區被列入廈門市社區書院建設試點,通過引入政府購買服務、專業社工管理等方式創新書院管理,培育、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書院。3月9日在集美召開的社區書院工作總結推進會議上,廈門市委文明辦副主任林勇鵬表示:“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打造社區書院,形成獨具特色的‘集美模式’,其經驗不僅對本區具有指導意義,對全市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據介紹,2016年,集美區在廈門市率先出臺政府購買服務政策,并出臺《集美區社區書院管理辦法》,理順書院運行管理機制。此外,集美區還鼓勵引導各書院根據各自特點精準定位,打造精品,貼近群眾需求,深受群眾喜愛。根據社區書院信息管理平臺統計,截至今年1月,集美區社區書院已開展課程達407門,書院學員簽到人次總計10162人次,簽到學員人數總計有3841人,活動累計560場次,受益人群達21224人次。今年,集美區將新增16家社區書院,讓書香浸潤這個百年學村。
改變:居民共享文化大餐
集美區康城社區的居民老陳于前年從老家江西搬到集美與兒子長住,去年以來,隨著社區書院的出現,他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以前鄰里之間不熟悉,見了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現在就不同,大家經常一起參加活動一起學習,已經像老朋友一樣了。”
康城社區書院于2015年7月2日正式揭牌成立,是廈門市25家試點社區書院之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致力于為居民量身打造社區綜合型發展平臺,滿足轄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書院通過入戶走訪、問卷調查、召開會議等形式收集居民的意見,根據居民的需要開設了育苗課堂、花蕾課堂、青年課堂、耆彩課堂四個常設講堂,為轄區的幼兒、少年、青年、老年、家庭、社區組織等群體提供早教指導、成長輔導、家庭教育、科普學習、創業交流、技能提升等六大類的課程。
“濱水社區書院緊鄰華僑大學,去年,書院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積極培育高校及社區內社會組織,打造出‘校地共促共建’特色課堂。”濱水社區書院社工鄭晴晴表示,目前,書院已經與華大、集大、誠毅學院等多家高校簽約共建。
從社區居民不理解,到成為大家的貼心人。“每個年齡層的居民都可以在書院找到自己的位置。”試點社區書院的工作人員表示,通過書院搭建平臺,居民由前期“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積極參與”,由原先的“偶遇”參與“到現在的“有計劃”參與,由“請進來”也變成了“我要來”。社區書院不僅為居民帶來文化大餐,使其樂在其中,更是讓社區建設從“生人社區”向“熟人社區”轉變,甚至變為“家人社區”。
創新:專業社工運營管理
目前,廈門已建成1家市級書院總部、6家區級社區書院指導中心和25家市級、34家區級試點社區書院。
社區書院如何運營才能更加有序,活動如何組織才能保持新鮮度,讓居民主動參與?通過包括康城、黃莊、濱水三個試點社區的探索,集美區開辟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模式:引入專業社工對書院進行運營管理。
2016年6月,康城社區書院項目運作采用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方式,引進集美區和欣社工服務中心承接社區書院管理運行、制度建設、課程設置、服務宣傳、服務開展等工作,積極整合市、區、街道各級優秀資源。目前,康城社區書院從教學場地建設、科學管理書院運營、整合資源促進廣泛參與、學員需求分析到課程生成、書院發展標準化建設等五個方面,初步探索了康城社區書院“12345”運行服務管理模式。
始建于乾隆年間的鳳山書院是灌口鎮有名的文化地標,具有獨特的人文歷史底蘊,2016年成為社區書院后,引進集美欣立社工服務中心管理書院,扎根社區,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開設閩南童玩童謠等特色課程。同時,書院還培育了300多人的“鳳之彩”志愿服務隊和100多人美麗鄉村藝術團,依托書院舉辦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深受居民的歡迎。豐富的課程和精彩的社區活動,全面的激發了社區活力。
濱水社區書院的成果同樣具備說服力。在創新社區治理實踐中,為了把創新治理的理念引入社區文化建設,濱水社區于2015年10月份啟動了社區書院建設工作。一年多以來,濱水社區書院堅持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居民共同精神為辦學宗旨,順利打造出了一個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家園”。尤其是濱水社區書院于2016年6月份引入和欣社工承接服務項目以來,在區、街道、社區的領導下,各項工作取得良好進展,初步實現了學員、師資、課程教學等方面的規范管理。
“引入專業社工后,由社工全面負責書院的運營與管理,以及組織策劃各項活動,各項服務宣傳工作走上了正軌。”濱水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尤其是社工機構建立了書院微信交流群、QQ交流群,以及通過定期在社區書院平臺推送服務課程,定期與社區、理事會匯報工作情況,及時收集相關組織、單位建議,“如今,已形成了‘書院建議有人提、意見有人聽、建議有反饋、事情有人做’的良好局面。”相關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