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廈門,大廈之門! 不知道是哪位人士、什么時候給廈門下的上述定義,卻知道2017年對于這個“大廈之門”,絕對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 直至近日進入廈門,行走在這片多彩的土地上,更知道:作為中心城區的思明,竟是一個難以忽略的所在。 據有關史料,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授命興筑廈門城,始有廈門之名。清初,鄭成功據廈門,以廈門為反清復臺基地,設思明州。民國元年,改設思明縣。1933年先改為思明市,后改為廈門市。 所以,有人說,讀懂了思明,也就讀懂了廈門。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將進入思明,在相關部門和人士的帶領下,沿著一個個片區、一條條街道、一座座建筑,去發現、追蹤、展示沉淀其間的一個個故事、一條條脈絡、一座座航標,并形成系列報道,期待以微薄之力,讓更多的人讀懂思明、讀懂廈門、讀懂中國。 【讀懂思明之三】 溪頭下村:“前線村”就這樣蛻為“浪漫鎮” 優美的環境,使這里成為廈門知名的婚紗攝影基地。圖為一對外國情侶在溪頭下拍攝婚紗(思明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廈門3月27日電(劉默涵)今年60多歲的蘇長海老人不曾想過,溪頭下,這個自已居住了大半輩子的、連名字都充滿土味的村莊,有朝一日能夠成為知名的旅游景點,并給鄉親們帶來了富足的生活。 作為廈門環島路邊上的、僅有0.13平方公里一個小村莊,溪頭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02年。由于實行“海禁”的緣故,這個以打漁為生的漁村逐漸凋零,1949年,全村只剩下60多人。 1958年,廈門金門炮戰期間,這個離金門最近的村莊一度成為“前線”,是國民黨軍隊轟炸、襲擊的目標之一,不少民房毀于戰火,直到今天,還能從中覓見一些痕跡。 1978年特別是1992年之后,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設立與建設,溪頭下村開始蛻變。地處海邊、連接環島路風景帶的地理優勢和鬧中取靜、安寧溫馨的浪漫環境,使得該村逐漸成為婚紗攝影創作基地。不少商家開始入駐布點,但人口劇增、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當地生活環境、治安管理等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困擾著村莊進一步向前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