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溫航)截至目前,廈門有5家共享單車品牌,投放總數突破30萬輛。在一些地方,共享單車投放過多。截至目前,廈門島內市政道路上劃設了4000個停車位,但不斷增多的共享單車“胃口”越撐越大。截至3月15日,由于嚴重影響市容市貌,城管部門共查扣了697部共享單車,進行登記保存,耗時耗力。共享單車越來越多,盡管方便市民挑選和出行,但另一方面卻占用了過多的公共資源,加劇了管理難度。
單車投放3個多月破30萬輛
昨天中午,演武路海洋三所門外,一名女孩騎輛綠色共享單車,從一堆橙色、白色、黃色的共享單車前經過。
3月31日,繼ofo、摩拜、哈羅、小白單車之后,綠色的優拜單車“低調”入廈。至此,廈門的共享單車達到5家,湊出了四種顏色,橙色、黃色、白色和綠色。
優拜單車廈門城市經理林德欽介紹,他們預計投放1萬輛,先期投放2000輛,分布在廈大西村、曾厝垵、珍珠灣和黃厝等地。記者實地察看,2000部綠色優拜迅速被稀釋到共享單車的大海中。
據各家單車企業統計,截至目前,廈門的共享單車總數已破30萬輛,主要集中在島內,分別為:ofo單車180000輛、摩拜單車60000輛、哈羅單車60000輛、小白單車5000輛、優拜單車2000輛。
這個數據,是從去年12月開始、短短3個多月增長的結果,是廈門公共自行車總數的30多倍,遠高于杭州的13.5萬輛。
道路資源局部區域投放過多
車子數量過多,或者投放不均,造成某些熱點區域投放過多。
今年1月份,深圳的共享單車總數達到30萬輛。這個清明節,萬余輛共享單車“攻陷”深圳灣公園,行人和自行車幾乎寸步難行。
而在廈門街頭,記者注意到,景區、BRT、公交車站、商業設施、城市廣場、主干道等,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也是共享單車投放最多的地方。其中,廈大到環島路一帶,共享單車的數量尤為集中。
廈大西門和大學路周邊,幾大品牌的共享單車幾乎是扎堆兒擠在一起:演武路和下沃仔路交界處,共享單車呈里外三層,取車都難;海洋三所外,這邊4部小黃車,那邊3部摩拜單車,中間還夾雜著哈羅單車。
環島路,白城沙灘人行道,幾十部共享單車一字排開;音樂廣場再往前,100多部共享單車連成一氣,十分壯觀。
在蓮坂BRT站,記者曾見過數十部共享單車圍困人行道的局面,無處排放的共享單車只好排到車行道上,行人難以下腳。
諸如此類的扎堆場景不勝枚舉。廈門島內市政道路上劃設了4000個停車位,如果給30萬輛車的周轉劃停車位,將占用巨大道路資源。
查扣違停將耗費過多執法力量
過多的共享單車,也在占用過多的行政管理成本。
截至3月15日,針對嚴重影響市容市貌、影響行人通行等違法停放的共享單車,城管部門共查扣697輛,依法登記保存。
查扣這些車輛不僅需要搬運人員,還需要場地進行保存。一位執法隊員苦笑,“執法人員變成了共享單車的收車工”。
在島外,有共享單車企業一夜之間投放了2000部,政府部門委托一家國企,花了三天三夜才回收了絕大部分車輛,目前還有一部分散落在外。
為督促共享單車企業加強自律和管理,城管部門創建了一個微信群,把相關職能部門、島內的城管大隊、城管中隊、幾家共享單車企業的負責人等,拉到一起。城管隊員在哪里發現亂停放現象,拍下照片發到群里,由共享單車的維護人員進行處理。
運行一段時間以來,該機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共享單車數量太大,企業自身的人員不足,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觀點
投放過多浪費資源應當適當控制規模
“從資源角度來講,共享單車的數量應當控制?!奔拦I學校現代化工產為系副主任饒金星指出,共享單車投放過多,對社會資源是一種浪費,包括企業資源、執法資源、公共設施資源等。比如遇到舉行重大活動,政府部門、街道、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也會變成單車的整理人員。
局部地區的共享單車投放過多,留下了隱患。他舉例,路上有很多損壞的車輛沒有回收,變成了一種城市垃圾,對市容市貌產生影響,更有可能給行人、行車造成危害。遇到極端災害天氣,比如臺風,沒及時回收的共享單車將成為安全隱患。
民盟盟員陳柏延擔憂,共享單車超過飽和量將會造成失控。截至目前,共享單車在廈門運營才3個多月。再好的車,時間久了都有可能損壞,變成垃圾,而如果變成了垃圾,或者某家共享單車企業倒閉了,勢必得調動一座城市的力量去回收,由社會埋單。
饒金星建議,共享單車的投放應當達到一個科學的比例,“適當控制比沒有控制好”,允許市場競爭但不能無限制地投放。
投放達到天花板發展要靠質而不是量
當共享單車達到一座城市承受的飽和狀態時,是否進行控制?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諸大建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取決于市場競爭。
“共享單車的發展面臨兩個階段,目前處于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過渡期。第一階段是‘放’,靠源源不斷的投放數量搶占市場,達到‘天花板’的時候,就要轉入到第二階段,即‘收’?!敝T大建認為,從“放”到“收”,一是有賴于市場在充分良性競爭下的自發調節,其次則需靠企業經營上的戰略轉變。
在諸大建看來,如果共享單車企業只是在原來存量基礎上不斷地增量,那么問題仍然嚴峻。分享經濟的目的是要把存量替代掉,這樣共享的味道才會更濃。
諸大建給出建議,當第一階段投放量臨近“天花板”時,要及時向“單位自行車”的服務量轉變,提高單位自行車的服務率,給更多的人出行提供更高效的周轉。
“比如,一百萬人需要一百萬輛私有單車的話,共享單車只要用一半的數量就可以取代。”諸大建舉例,原來一輛車只能滿足1-5個人周轉,現在通過相關的服務杠桿,讓一輛車的周轉率達到10個人甚至幾十個人,那么單人單次的用量會越來越少,這就是減少投入量,提高單位服務量。“說白了,第一階段如果靠‘量’取勝的話,第二階段的比拼關鍵在于‘質’上?!敝T大建同時強調,那些沒進行技術更新的共享單車只能拼投入量,最終達不到共享目的。
他指出,共享單車要投也必須收,要防止兩種極端的思考,“政府企業之間要互動,政府企業聯手,相互找出路,企業要做好運營,政府部門也要做好前瞻性的預判和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