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嵩嶼李姓漁民坐船跨海來此定居,是內厝澳的雛形 -從傳統村落蛻變為國際化社區,鼓浪嶼用了七百余年,本報今起為您介紹這段華麗蛻變 已搬遷至內厝澳路373號的種德宮 1990年從鼓浪嶼省工藝美術學校內出土的宋代錢幣,現存于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 在“面包石”附近出土的“明處士振山黃公墓志”,現存于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路然)南宋末年,當李氏漁民站在雞母山下,望著對岸的嵩嶼家鄉,努力開墾田園,搭蓋茅屋時,他們一定不會想到,腳下這座島日后的命運將緊緊與世界歷史相連,經歷跌宕起伏,風云巨變。隨著清朝封建帝國的大門被西方炮火打開,從周邊遷徙而來的閩南人不再是唯一的島民,洋人的身影頻繁出現,盤桓在島上幾個世紀的閩南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強烈沖擊,從西方漂洋過海而來的社會風俗、文化思想如浪潮般不斷涌上小島,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成為西方城市化進程蔓延至東方的先行地,來自閩南原住民、多國僑民、華人華僑的管理智慧在此積淀。20世紀初,鼓浪嶼已出落成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國際化社區,即使在今天,島上社區管理的超前之處仍為人稱道。 從傳統村落蛻變為國際化社區,鼓浪嶼用了七百余年。從今天起,我們將在“鼓浪嶼往事”中為您介紹這段華麗蛻變中的點滴故事。 如今,當您漫步在鼓浪嶼的曲徑窄巷間,流連于錯落有致的西式洋房,古老大氣的中式民居,感嘆多元文化為鼓浪嶼留下寶貴的遺產時,是否想過,鼓浪嶼也曾經是個村落模樣?鼓浪嶼的原點在哪里?今日,我們帶您穿越歷史的煙塵,回到那個有著閩南鄉村氣息的年代,認識島上最早的村落——內厝澳。 |
相關閱讀:
- [ 01-20]"好支書"程明仙 600年古村落里的領頭人
- [ 08-11]閩臺攝影師聯展15日廈門開幕 光影再現兩岸消失村落
- [ 09-14]“內衣大盜”掃蕩村落 多戶人家女式內衣褲頻繁丟失
- [ 04-28]結束50年沒水喝困境 廈門島內兩村落通上自來水
- [ 03-31]烏石浦舊村落“SM商城”進駐
- [ 12-05]10個電力增容工程一直受阻 面臨進村落地難
- [ 10-15]新垵古厝韻味悠遠 福建紅磚古民居村落完美呈現
- [ 11-01]金山街道舊村落搭上“島內提升”快車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