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林雯)廈門的創新能力對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市統計局總統計師彭勇昨日在市政府網站“在線訪談”解讀《2016年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時透露,廈門每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8.7件,是全國水平的2.3倍。
固投增長14.4%
居副省級城市第二
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謀劃下,去年,廈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較好地克服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和臺風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總體保持較快發展態勢。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9%,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的第6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4%,增幅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同時,財政總收入、地方級財政收入、合同利用外資、實際利用外資總量等均保持全省首位。彭勇表示,從數字來看,廈門以占全省1.3%的土地,10%的人口,創造了全省13%的GDP、25%的財政收入和49%的進出口額。全市企業的盈利能力持續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和規模以上重點服務業營業利潤分別增長了32%和22%。
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
是全國水平的2.3倍
不斷增強的創新改革動力驅動著廈門經濟的上升。彭勇透露,去年廈門通過全面推進營改增,并制定35條降成本措施,累計為企業減負近200億元。自貿片區建設加快推進,掛牌一年半以來,已實施全國首創改革舉措33項。全市合同利用外資增長81.8%,新批境外投資額55億美元,增長1.5倍;尤其是認真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對“海絲”沿線國家投資增長了1.3倍。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225家,比上年增加22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近六成。平均每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8.7件,是全國水平的2.3倍。
第三產業成為
經濟發展的主動力
從需求結構看,廈門的經濟增長由外需拉動轉向內需拉動的特征進一步凸顯。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8%,其中網絡零售等新業態消費占比進一步提升,達到9.9%,比2015年提升2.0個百分點。
從經濟結構看,全市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接近七成,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彭勇認為,服務業在廈門經濟發展中發揮的帶頭作用毋庸置疑。目前,以互聯網、軟件信息服務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2016年全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了34.4%,動漫游戲、軟件應用、第三方平臺等新業態增勢強勁。與此同時,傳統優勢產業也齊頭并進,2016年會展業總體經濟效益增長14.9%,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6770萬人次,旅游收入968億元,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2.2%和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