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自貿片區是改革創新高地,也應該是人才高地
廈門自貿片區發展不斷升溫,對人才需求越來越迫切
廈門日報訊(記者王火炎)根據人才薪酬、崗位、貢獻直接評定人才,對用人單位積極引才給予補貼,眾創空間建設可獲最高500萬元補貼,臺灣青年創辦企業可享最高300平方米創業場所場租補貼……去年,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發布首個綜合性人才政策,為來自貿試驗區創新創業的人才和企業送上一份厚禮。“廈門自貿片區不是優惠政策的洼地,而是改革創新高地,也應該是人才高地。”廈門自貿片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部署,扎實完成省、市賦予的各項創新試驗任務,廈門自貿片區積極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啟動了引進海內外專才和聘任制公務員招聘相關工作,以構建更加開放、更加靈活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體制外的高層次人才進入自貿委干部隊伍。越來越多國際化、高端化、復合型人才加入到廈門自貿片區的建設管理隊伍中,為增強廈門自貿片區人才競爭力、率先形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案例1
創新人才機制引進海內外專才
隨著廈門自貿片區發展不斷升溫,對人才需求也越來越迫切。2015年8月,一則特殊的招聘啟事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這則招聘啟事來自廈門自貿片區,公開招聘5個職位,分別是航運物流高級主管1名、國際貿易高級主管1名、金融創新高級主管2名和法律高級主管1名,人才年薪最高可達50萬元。
高薪招聘海內外專才,反映出了廈門自貿片區吸引人才落戶廈門,服務廈門發展的決心。從發布公告到簽約到位,歷時兩個半月,廈門自貿片區從海內外180多名應聘者中選拔出4名符合國際化、專業化、高層次特點的優秀人才,其中有的具有海外教育背景和海外工作經驗,有的在世界500強外資企業擔任中層管理職位。在引才決策、資格條件設置、具體操作等環節全程由自貿委主導,真正實現自主引才。同時,廈門自貿委打破常規,在考試方式、評價標準、薪酬機制、任用方式方面堅持市場化導向。
2016年4月和11月,自貿委組織開展海內外專才試用期滿轉正考核及年度考核工作。4名專才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作為專業人才,他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開展研究性工作,把專業知識轉化為研究報告和決策建議,成為崗位上的“參謀智囊”。作為曾經的企業管理人員,他們熟悉企業運作,更加理解企業訴求,在工作中善于站在政府和企業兩個角度,找到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平衡點。與此同時,專才的努力也把服務的理念更多地引入到政府管理中,推動了政府管理工作的改進,提高了效率。此外,他們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觀念以及不同的行為習慣,對用人單位原有的工作環境造成了沖擊,“鯰魚效應”初步顯現。
為了更好地留住海內外人才,進一步便利廈門自貿片區內企業相關人員、國企高管、海外人才等各類人員出入境、工作證、居留證等相關手續的辦理,由市委組織部和自貿委牽頭,召開自貿片區內各類人員出入境管理便利化措施專題會,協調市臺辦、人社局、外僑辦、國資委、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等部門,梳理形成《關于推動自貿區內各類人員出入境管理便利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經過不懈努力,2016年初,公安部推出《關于實施支持福建自貿區建設有關出入境政策措施的通知》,賦予我省1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其中7項政策廈門自貿區可享受,7項之中有4項為支持引進海外人才的出入境政策。2016年4月1日正式啟動相關受理工作。2016年4月19日,在自貿片區工作的丹麥人亨利·安克成為廈門警方受理的首個申請5年有效期工作類居留許可的外籍人員。政策實施一年多來,各項出入境政策進展順利,為廈門自貿片區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案例2
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活力
2016年9月,廈門自貿片區首個綜合性人才政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關于進一步激勵自貿區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出臺,政策聚焦自貿試驗區急需重點緊缺產業,充分發揮企業引才用才主體作用、吸引“雙創”人才落戶自貿試驗區、加大自貿試驗區臺灣人才引進力度、完善自貿試驗區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為來自貿試驗區創新創業的人才和企業送上厚禮。
被稱為中國航空維修業“黃埔軍校”的廈門太古飛機維修也碰上“煩惱”——海內外同行高價挖人。而如今太古的煩惱減輕了許多,因為《措施》中根據自貿試驗區產業需求制定了《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引進目錄》,而航空維修人才被列為11類重點產業緊缺人才之一。
記者看到,這份《目錄》涵蓋自貿試驗區重點發展的金融服務、航運服務、信息服務、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和航空設備維修、新材料新能源等先進制造業等11類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根據《措施》,符合《目錄》的企業,其聘任中高級技術或管理人才,或者以智力引進、兼職掛職、項目開發、人才派遣等合作方式柔性引進產業人才,都可以獲得相應的薪酬補貼,從而有助于吸引集聚高端產業人才來自貿片區創業發展。
《措施》的一大突破是對企業的引才個稅補貼和薪酬補貼制度,從傳統的“獎人才”變為“獎企業”,按引進人才的個人所得稅返還獎勵給企業,鼓勵企業給人才發高薪。對于企業聘任年薪(稅前)30萬元以上、擔任中層以上技術或管理崗位的新引進人才,將可按人才工資薪金所得兩年內繳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給予企業引進人才一次性薪酬補貼;對于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則直接按人才薪酬的20%補貼給企業,最高補貼15萬元,用于企業支付人才薪酬、獵頭費用、租房補貼等方面的消費支出。
“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企業肯給人才高薪,政府就會給獎勵,這改變了傳統的唯學歷、唯職稱的弊端,以薪酬、崗位等市場化指標評價認定人才,最大限度地激發和釋放人才的活力,讓人才的價值得到尊重和實現。“對癥下藥”直接降低了企業引才用才的成本,既提高了人才政策的實效,又恰到好處地發揮市場的“指揮棒”作用。
【書記談人才】
打造全市
人才工作示范區
-廈門自貿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熊衍良
“尚賢者,政之本也。”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這塊國家賦予的“試驗田”上,“賢者”更是踐行這一國家戰略的根本支撐。廈門自貿片區掛牌以來,充分發揮自身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在人才體制機制上積極突破,實施創新人才集聚戰略,柔性引才引智,出臺系列人才政策,最大限度地激發和釋放人才來自貿試驗區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為增強廈門自貿片區人才競爭力、率先形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為順利完成中央賦予的試驗任務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支撐。
短短兩年里,廈門自貿片區建立起相對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出臺獵頭柔性引進建設專才和顧問團成員獎勵實施辦法、扶持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實施辦法、自貿委柔性引才引智暫行辦法及首個綜合性人才政策——《關于進一步激勵自貿區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集聚自貿片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廈門自貿片區充分發揮自身對臺特色優勢,打造兩岸青年創業“家園”區內的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云創智谷兩大創業基地獲國臺辦授牌“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稱號。此外,廈門自貿片區持續做實做細人才服務工作,在綜合服務大廳開設人才申報“一站式”服務窗口,連續兩年舉辦自貿區專場人才交流會;開展項目與人才對接活動,與市委組織部共同舉辦“第八屆海峽論壇——兩岸人才中介機構洽談會”、“2016年博士海西行——走進福建自貿試驗區人才與項目(廈門)對接洽談會活動”等;注重人才培訓與開發,首家臺資獨資設立的沛亞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設立并開展人才培訓,已推薦1300多人就業(含臺灣人才)。《中國組織人事報》、省委組織部《福建組工通訊》、市委組織部《廈門人才工作》等組工刊物密集報道了廈門自貿片區人才政策、柔性引才引智、專家顧問團等創新舉措和成效。
深化改革,人才先行。當前,自貿試驗區建設正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階段,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自貿試驗區要繼續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示范區,建設“三區一堡”示范區。在這一過程中,廈門自貿片區深刻認識到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的重要性,進一步發揮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和制度優勢,構建更加開放靈活、便捷高效的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示范區,為自貿區改革創新提供持久動力。
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吹響招才引智“集結號”。持續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拓寬引才引智渠道,鼓勵政府、企業、人才中介機構等各類主體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引進國內外高端緊缺人才。加快推進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探索建立與世界接軌的柔性引才新機制,創設快速集聚海外人才的新模式,形成海外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在廈門自貿試驗區的群聚效應,助力自貿試驗區建設。
搭建引才育才載體,打造人才交流“大舞臺”。人才載體建設是人才工作的關鍵,積極搭建好各類人才載體,優化引才、育才、用才環境,使其真正成為吸引人才的“磁場”、培養人才的“搖籃”和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積極創造條件推進人才與人才、人才與項目、人才與企業及產業間的無縫對接,是打造廈門自貿片區人才高地的重要工作。要進一步發揮優勢,搭建創新創業平臺、人才項目交流平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平臺、對臺人才交流平臺等,推動海內外及區域內外的人才、項目資源流動,激發和釋放人才活力,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優化人才出入境環境,構建人才服務的“助推器”。要繼續向上爭取實施更為便利的人才出入境政策,進一步優化人才出入境軟環境。推進外國人證件業務“單一窗口”建設,對涉及外國人居留許可、來華工作許可證以及上述證件的換發、補發、延期、變更等業務,實現“一窗式”受理、一并予以發證的辦理新模式,為外籍人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入境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