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制瓷匠人、急救醫師、園林培育師、科研教師……或許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們不太會去注意到這些堅守在各個崗位上的勞動者,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卻是數年如一日傾情奉獻,無怨無悔。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廈門市總工會聯合廈門晚報社開展“尋找最美勞動者”活動,發掘勞動者的閃光點,定格他們的最美瞬間。借此專欄,市總工會也以娘家人的名義,向全市廣大職工和勞動群眾致以節日問候。
莊友誼在瓷器上雕刻花紋
莊友誼坐在窯前燒制瓷器
莊友誼復燒出的珠光青瓷成品
廈門晚報訊(記者 王東城) 在瓷器界,同安汀溪窯的珠光青瓷獨樹一幟,因青中閃綠,綠中泛黃,新鮮悅人,總有讓人百看不厭的味道,卻一度被隱沒在時間長河中。幸好,同安小伙子莊友誼立志要和同仁們一起努力,讓故鄉的珠光青瓷重新煥發光彩,再次“飛入尋常百姓家”。
莊友誼是同安珠光青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經過收集古瓷片、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反復研究試驗,他復燒的珠光青瓷,有著宋元時期的歷史感與厚重感。
【緣起】
游客問了一句話,激發他復燒珠光青瓷的念頭
說起汀溪窯址,莊友誼不陌生。小時候,他和小伙伴經常到汀溪水庫邊玩耍。莊友誼說,那時候,他們還在水庫邊撿過一些瓷片,尤其喜歡拿它們來打水漂。
長大后,莊友誼才知道,他兒時打水漂的瓷片原來就是珠光青瓷殘片,而這些殘片有著輝煌的歷史。于是,莊友誼開始有意收集珠光青瓷標本。2001年,正在讀大學的莊友誼偶然在古玩市場看到了一些似曾相識的瓷器。這些瓷器跟他小時候在汀溪水庫玩耍時看到的瓷片,幾乎一模一樣。但當他與其他人聊起珠光青瓷時,卻發現它的知名度有限,甚至連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2010年,莊友誼在旅游行業工作,經常被游客問及:“廈門的伴手禮是不是只有餡餅?”這讓莊友誼萌生了復燒珠光青瓷的念頭,他希望把珠光青瓷做成廈門特色伴手禮。
莊友誼曾經開過瓷廠,生產瓷器禮品,對于制作瓷器,是輕車熟路。但對于珠光青瓷,他就一頭霧水了。
【嘗試】
投入十幾萬元打水漂,專家指點重新尋找思路
剛開始,莊友誼查閱大量文獻,但找到不過是“以前青瓷用草木灰”等語焉不詳的記載,究竟是用什么草、什么木,完全沒有頭緒。莊友誼還摔破收集的標本,查看里面的秘密。雖然他認定以現代的技術制作珠光青瓷,肯定沒問題,但他也坦言:“復燒珠光青瓷之路,不知道盡頭。”
從2010年有了復燒珠光青瓷的念頭開始,莊友誼花了整整11個月時間,燒了200窯以上、數萬件樣品。但樣品都跟珠光青瓷的枇杷黃效果不一樣。不斷嘗試就意味著不斷花錢,莊友誼投入的十幾萬元跟著打水漂。
2011年,莊友誼終于燒出了有枇杷黃效果的珠光青瓷樣品,但專家認為,樣品做得太精致了,缺少珠光青瓷本身所帶的質樸氣息。莊友誼開始反思,古代的生產力不像現在這么發達,窯燒肯定是就近取材,不可能到幾百幾千公里外去運載胎土。
如此一來,莊友誼縮小取材范圍,就在汀溪窯址周邊重新取材、研究配方、請教專家。他和工人不斷試驗不同的溫度,并調整配方比例。有時,他在工廠一待就是兩三天,柴燒時,基本上接連兩天都不能睡覺。原來,柴燒時的火倉與窯倉是分開的,窯必須循序漸進地升溫,還要注意火力、風向等,而這些只能依靠目視判斷。
【收獲】
產品已行銷全國多地
海外客戶上門下訂單
2012年,經過數百次的嘗試后,莊友誼終于燒制出接近宋朝時期的珠光青瓷。如今,莊友誼復燒出的珠光青瓷已經在國內設立30多個分銷點,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客戶還主動上門下訂單。
莊友誼還在繼續研發產品,以增加珠光青瓷的日用瓷品種。他也希望通過各方對珠光青瓷文化的宣傳、推廣,能有更多人或企業關注、研究珠光青瓷文化,共同把珠光青瓷推出去,重現當年的輝煌。
【人物簡介】
“80后”莊友誼曾獲同安“十佳工匠”榮譽,其千境窯珠光青瓷復興項目被列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千境窯珠光青瓷曾獲2013“同安十佳好禮”榮譽稱號,并成為第十屆同安世界聯誼會唯一指定伴手禮。
2011年初,莊友誼主導的首件珠光青瓷復燒成功,并慢慢開始量產,年產量達到20萬件。2015年他受邀前往新加坡,參加新加坡陶人協會舉辦的世界陶人創作展,并前往新加坡藝術學院交流。2016年開始,他先后接待50多個國家的藝術愛好者,向他們推介珠光青瓷。2016年,他啟動了非遺進校園活動,現已在褒美小學、祥平中心小學等開展課程,力爭在未來十年為同安培養1000個陶藝人。
【手寫心語】
在復燒珠光青瓷的過程中,個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永不言棄。
——莊友誼
【小知識】
同安珠光青瓷
曾經遠銷日本
“同安可以說是世界珠光青瓷的故鄉,珠光青瓷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同安文史專家、原同安縣文化局局長顏立水介紹,珠光青瓷是日本人命名的。2011年,珠光青瓷燒制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56年,汀溪水庫的修建工地現場意外發現大量瓷片、窯具。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專家陳萬里聞訊趕赴同安調查,發現大量卷草紋和蓖紋青黃釉碗,跟日本學者稱為“珠光青瓷”的碗類似。經過進一步考證,1957年,陳萬里在《文物參考資料》第9期發表《閩南古代窯址調查小記》一文,證實同安窯是遠銷日本的珠光青瓷的產地,糾正了以往日本學者認為珠光青瓷產自浙江德清后窯的看法,結束了爭議幾十年的珠光青瓷窯口之謎,引起了學術界廣泛重視。
《珠光青瓷故鄉——同安窯》一書提及,珠光青瓷在福建省內很多縣市均有燒制,浙江、廣東、湖北等地也有生產。然而汀溪窯在珠光青瓷燒制上的藝術造詣是別處無可比擬的。汀溪窯珠光青瓷釉色純正,紋飾多樣,線條婉轉流暢、灑脫奔放。最具禪意的是,汀溪窯珠光青瓷胎粗,修足草率,圈足很不規整,給人自由、寧靜的感覺。 (根據廈門日報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