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職教教師鉗工競賽現場。比賽按照德國雙元制培訓標準進行,考評員由林德叉車公司的技術人員擔任。
廈門實驗小學的觀摩教學現場
市中小學體育教師業務技能考核(田徑)的中學女教師組800米跑測試
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懷)近日,全省教師招考統一筆試舉行。廈門共有近9000人走進考場,競爭1000多個教師崗位,參加考試人數比去年增加17%。
想在廈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當老師,首先必須要有教師資格證書,其次,要參加教師招聘考試。廈門全面實行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凡進必考”制度,對教師公開招聘進行精細化管理,完善公開、民主、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嚴把教師“入口關”。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廈門在教育人才引進、培養、保障、激勵等方面不斷調整和完善,持續優化優秀教師成長與集聚環境。
教育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和整體素質的穩步提升,為廈門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笆濉逼陂g,廈門高考本一上線率、本二上線率及高考總均分穩居全省第一。在福建省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廈門連續三屆取得優異成績,獲獎率、獲獎人數、一等獎人數、特等獎人數等四項均居全省首位。
【案例1】
“名師培養工程”造就名師團隊
人們說同安一中的數學特級教師黃獻磅是課堂藝術的演繹者,因為他能讓枯燥數字、抽象空間演繹著玄妙和神奇。如果你從他的教室門前走過,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你會驚嘆:原來數學課可以這樣上!
講數列的時候,黃獻磅會講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和國王的故事;講平面垂直的時候,會讓學生思考幾十層的高樓大廈的墻壁是怎樣建起來的;講概率的時候,會告訴學生抽獎是怎么一回事;講線面垂直,會帶領學生重溫海明威《老人與海》中老人與大魚搏擊場面……在課堂上,黃獻磅的語言生動幽默、嚴謹凝練;語調時而高昂、時而低沉,時而舒緩、時而緊湊。靈動多姿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激活了同學們的思維和想象,也點燃了同學們的求知熱情。
“黃獻磅老師讓數學課具有了藝術的特質,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蓖袀冞@樣評價。
教書育人,愛生如子。黃獻磅老師從教32年,18年擔任班主任,他曾獲全國勞動模范、中學特級數學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杰出中小學中青年教師等榮譽。從普通老師成長為名師,源于黃獻磅自己孜孜不倦地努力追求,也離不開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悉心培養。他潛心研究教育藝術,努力營造一種富有靈動性、通俗性、趣味性、人文性的數學課堂,在數學教學生活化方面有獨到的見解,所帶的每屆學生高考數學科成績均居廈門市前三名;他曾參加由教育部門組織的省骨干教師培訓,參加同安一中選派的北師大研究生課程班學習,作為廈門市專家型教師,參加東北師范大學課程學習,與大師對話,面對面求教,豐富、更新、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CN級論文16篇,制作的課件參加省課件大賽分獲省一、二等獎;他主持多個國家、省、市課題研究,參加市級以上專題講座、示范課25場,被國家選調成為高考命題組核心成員,9次承擔省、市質檢命題工作。
名師,對于教育事業發展和孩子成長成才至關重要。黃獻磅老師的成長過程,是廈門名師工程的一個側影。
從2007年開始,廈門啟動名師培養工程,通過5年的努力,遴選100名教師作為專家型教師培養對象,300名教師作為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000名教師作為骨干教師培養對象。通過與部屬師范大學建立良好合作培訓關系,采用集中培訓與在職學習、自主研修與導師指導、課題研究與教改實驗相結合、理論培訓與實踐同步的參與式模式,構建了“理論研究-行動研究-反思提升-成效跟蹤”的培訓考核機制。此外,連續5年每年選送120名農村教師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學習,提高鄉村教師的教學能力。開展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競賽項目除了傳統教學技能鋼筆字、板書和板畫外,還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電子白板使用和微課制作,促進全市青年教師全員崗位練兵。
廈門探索中青年名師培養之路,逐漸建立起“新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專家型教師”“金字塔”式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體系,一批批專家型名牌教師、旗幟型領軍人物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的提升。
截至去年12月,全市教師隊伍中正高級教師18人,享受國務院特貼5人,在職特級教師94人,省教學名師23人,市專家型教師232人,市學科帶頭人651人、市骨干教師有2823人。一組組數字,折射出廈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大幅提高,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正在形成。
【案例2】
“成長工作坊”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參加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坊的第一天,廈門一中的青年老師林宗琳就收到導師、外國語學校高三語文特級教師黃亮生布置的“作業”:三年至少讀四五十本書,并做讀書筆記,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同時,根據自己的優缺點制定三年成長計劃,包括聽課研討、開設公開課、發表論文等。
“那一剎那,我的內心受到了震撼,曾經多次想要提升自己,但從來沒有如此具體明細的要求。頓時,我對三年的學習充滿了信心,我相信,只要堅持一定能有所收獲?!绷肿诹崭嬖V記者。
在師帶徒的時光中,導師黃亮生為徒弟林宗琳制定了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安排林宗琳定期跟崗學習,聽課交流,每學年聽課不少于10節,課后指導時間不少于1小時,并對林宗琳聽課后撰寫的教學報告進行批閱指導。同時,指導林宗琳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和專著,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從2015年開始,廈門推行“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坊”,創新特級教師、專家型教師帶教廈門青年教師的工作機制。在動態培訓培養和考核中,組織市級學科帶頭人和專家型教師深入學校、課堂和教學一線,帶動普通學校的校本教研建設,進一步發揮名師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拔覀円亚嗄杲處煶砷L工作坊打造成為全市優秀青年教師的孵化器?!笔薪逃窒嚓P負責人介紹。
去年1月,林宗琳在同安梧侶學校為初三(8)班的同學開了一堂迎接質檢的作文復習課《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如何備課、設計課程,活躍課堂氣氛;如何安排教學進度,掌握學生作文水平……公開課的每個環節,黃亮生導師都給予了悉心指導。
交流、討論、切磋、研究……導師的教育理念“潤物細無聲”,讓林宗琳深受感染和啟發。公開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聽課老師的一致點贊好評。課后黃亮生又為徒弟回放公開課的視頻錄像,哪些地方可以優化,哪些今后要避免,哪些可以上升到教育理念,都毫無保留地進行點評和指導,既有肯定和鼓勵,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間。
在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坊的組織下,林宗琳主持了校級課題《初中語文階梯式師生同讀方法與實踐探究》,參與市級課題《初中語文經典名著閱讀的階梯漸進式教學策略探究》,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區級課題《初中“鏈動式”閱讀共同體探究》。
“在工作坊學習期間,我有幸能夠與大師同行,收獲滿滿,希望今后再接再厲,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绷肿诹照f。
【書記談人才】
創新人才發展機制
提升教育質量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 郭獻文
教育人才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地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多年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人才強市戰略,堅持黨管教育人才,不斷探索創新教育人才培養、保障、激勵和引進機制,提出了一系列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教育人才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教育人才隊伍素質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成果顯著,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教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我們在創新教育人才發展機制上,主要通過以下六個抓手來開展工作。
一是抓師德建設,建立了宣傳、教育、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把加強師德建設放在第一位,在全省率先建立新教師宣誓制度,從入職起就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立德樹人,做四有好老師。
二是抓教師“入口”,建立了精細化的教師招聘、引進機制和公開、民主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全面實行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凡進必考”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
三是抓師資培養,建立了分類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在全市廣泛開展崗位大練兵、師德建設和百名校長萬名教師進社區進家庭等“三項主題活動”,創新形成了“新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專家型教師”“金字塔”式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體系。
四是抓師資均衡,建立了促進人才均衡配置的流動機制。在執行多年同城同編、同城同薪政策的基礎上,實現了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校際交流常態化、制度化,促進了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
五是抓教師職改,建立了以師德、業績、能力為導向的職稱評聘量化評價機制。進一步發揮職稱評聘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師德和師能的導向作用。
六是抓服務保障,構建了人才選用、培訓、考核、再培訓和不斷提高的機制。努力提高教師待遇,著力協調解決教育人才在引進、招聘、落戶和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努力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機制的不斷創新帶來的是教育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和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截至2016年12月,全市教師隊伍中,享受國務院特貼的在職教師有5人,正高級教師有18人,在職特級教師有94人,省教學名師有23人,市專家型教師有232人,市學科帶頭人有651人,市骨干教師有2823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正脫穎而出?!笆濉逼陂g,廈門高考本一上線率、本二上線率及高考總均分穩居全省第一。在福建省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廈門連續三屆取得優異成績,獲獎率、獲獎人數、一等獎人數、特等獎人數等四項均居全省首位。教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正成為廈門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和高質量普及的堅實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持續推動教育人才發展機制創新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廈門教育人才發展的總體水平同先進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與廈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不適應的地方,特別是教師編制、隊伍結構、教師待遇、激勵機制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還在制約著教育人才的發展,無法形成優秀人才的職業吸引力有力優勢,等等。
“十三五”是廈門教育人才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將持續推動教育人才發展機制創新,努力破解束縛教育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培養集聚教育英才,教育、引導全市廣大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適應廈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市委“人才強市戰略”做出應有貢獻。一要持之以恒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要創新教育教師編制和招聘管理方式,探索科學合理的教師編制動態管理制度。三要創新教師職稱崗位管理機制,設立優師特聘崗位,推進以師德和業績能力為導向的職稱評價體系,拓寬優秀教師職稱晉升的通道,吸引優秀人才。四要創新教師培訓和培養機制,落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和教師教學技能練兵工作,提升教師教學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吸收國內外優質培訓資源,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的能力和素養。五要建立更具競爭力的收入分配與激勵機制,完善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建立體現名師能力和貢獻的獎勵制度,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吸引優秀人才樂教、善教、終身從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