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兩項全國第一的背后 “整個立法準備和過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市人大常委會在立法上,始終充分發揮地方立法先行先試作用。專家認為,《廈門老字號保護發展辦法》就是又一次的先行先試,由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并完成草案起草和議案工作,市人大法制委及相關專委會積極服務與配合代表,在全國范圍首次探索代表議案直接啟動立法程序的全新模式。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例由10位以上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立法案,并最終獲得成功立法的案例,在我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作為該議案領銜人,市十四屆人大代表朱獎懷向本報記者揭秘了幕后的故事,他說:“這兩年多的立法準備和整個過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起因要追溯到2014年底。走在熱鬧的中山路、鼓浪嶼,朱獎懷看到大街小巷全都是老字號的招牌。“山寨老字號泛濫,而真正的老字號卻常常被盜用、被模仿,舉步維艱。許多老字號企業向我們訴苦,還有很多有識之士也發出呼聲。”朱獎懷說,老字號是一座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是獨特而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老字號,留住的是城市的鄉愁。作為人大代表,我們覺得有義務,有必要站出來保護一座城市的老字號。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不僅廈門,國內各城市老字號都面臨諸多困境,比如環境生態正逐漸消失、品牌歷史缺乏挖掘、山寨老字號泛濫等。作為傳統文化符號的老字號,急需法律的確認和保護。但尷尬的是,國內關于老字號保護的立法尚處空白。當時還未有老字號保護的全國性法律法規,只有浙江、重慶、南京等老字號較為發達的省市出臺了地方性政府規章。”朱獎懷說。 2015年2月,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朱獎懷和林秋紅等10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于保護‘廈門老字號’立法”的議案。朱獎懷說,廈門立法保護老字號是有先天優勢的,廈門曾是開埠后商業文明高度發展的城市,不但西方商業進駐,南洋華僑商業回流,也吸引了周邊商業,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廈門老字號現象。 |
相關閱讀:
- [ 04-10]老字號牌匾背后與城市文化相連
- [ 03-30]誠信建設當以老字號為典范
- [ 03-27]老字號牌匾背后與城市文化相連
- [ 02-10]“老字號”成市場新亮點讓人欣喜
- [ 01-21]廈門老字號美食城揭幕 老字號美食可一站式嘗遍了
- [ 01-14]專訪市人大代表、廈門市老字號協會副會長林秋紅
- [ 12-06]擅用“廈門老字號”將受罰 最高可罰款1萬元
- [ 12-03]“廈門老字號”申報認定管理 擅用最高罰一萬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