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朱加良)不到5個月時間,超過30萬輛投放規模。共享單車爆發式的“野蠻生長”,給廈門城市管理和秩序帶來不小的挑戰。
近日,相關部門將廈門島內四條道路列為示范路段,清理違停共享單車,并將被清理的共享單車數量納入共享單車企業的信用考評標準,作為探索共享單車退出機制的依據之一。這無疑給一些重擴張、輕管理的共享單車企業敲醒了警鐘。
在共享單車無序增長給城市帶來亂停放等問題的同時,很多人可能會想起從2014年就開始布局建設的市政公共自行車。
共享單車進入廈門不到5個月的時間里,公共自行車過得怎么樣呢?
[數據]
近3年島內投放7600輛
作為島內公共交通系統的一部分,島內公共自行車首條線路———湖里高新技術園區示范線在2014年7月投入運營。
廈門市公共自行車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經過近3年發展,目前島內公共自行車站點數量是435個,投放公共自行車數量為7600輛,辦卡數量相較以往并無差別,用戶使用情況也保持同等水平。根據此前的資料,島內公共自行車辦卡人數超過15萬人,日均借車次數約有3.5萬次。平均下來,一輛車每天使用次數為4次左右。
計劃的發展永遠沒有變化來得快。從去年12月中旬共享單車進入廈門以來,目前廈門五個共享單車品牌的投放總數已經突破30萬輛,且主要集中在島內,數量是公共自行車的39倍。其中,ofo單車18萬輛、摩拜單車6萬輛、哈羅單車6萬輛、小白單車5000輛、優拜單車2000輛。
[優勢]
既省錢騎起來也比較穩
對于公共自行車的老用戶們來說,它的優點是第一個小時免費。
住在中山公園附近的曾阿姨,使用公共自行車已經將近兩年。每天,她從中山公園騎公共自行車到斗西路站附近買菜、辦事,一天來回三四趟,十分規律。“騎這個一般十分鐘以內就能到,基本上不用錢。”
“共享單車我也騎啊。”曾阿姨打開手機,里面裝了ofo和摩拜等多款共享單車APP。“共享單車比較方便,到哪里都可以。”她說,出行的時候,如果要去的地方有公共自行車站點,她就騎公共自行車;如果要去的地方附近沒有公共自行車站點,她就會選擇共享單車。
雖然在機場附近上班沒有公共自行車停車樁,48歲的樊先生每周末還是堅持使用公共自行車健身。從2015年單位組織統一辦了公共自行車卡后,他堅持這個習慣兩年多了。“這個車騎起來比較穩,剎車也比共享單車好一些。”他的手機里同樣裝了一款共享單車的APP,上班的時候,只要不趕時間,他就從前埔北區的家坐BRT,再換騎共享單車去單位上班。一周下來,平均兩天開車,兩天騎共享單車,周末兩天則騎公共自行車健身。“現在街上騎公共自行車的人好像中年人多一些,公司騎公共自行車的同事基本也都在35歲以上,年輕人好像更喜歡共享單車。”
樊先生對共享單車亂停放問題很反感:“騎是很方便,但騎完不能亂丟,這樣也會把自己的品牌砸掉的。”
[問題]
“潮汐現象”成發展痛點
上下班高峰期,不少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一車難求”,有時候又因沒有空位,出現“一車難還”,公共自行車在部分熱點區域的“潮汐現象”是其最大痛點。在共享單車進入廈門之前,這個問題已經讓它流失了一部分用戶。
31歲的小孟在軟件園一家公司做軟件開發,共享單車進入廈門前一段時間,他剛辦了公共自行車的卡。“一開始,就想少走幾步路。”但接下來的體驗,讓他在一個多月后就選擇了退卡。
小孟說,每天早上,他從家里坐公交到嶺兜二里下車,換了公共自行車騎到望海路16號樓下的點停車,這比平常走路能省下10分鐘左右的時間。
本來心滿意足地感覺可以早到公司,但是,一到停車點,卻讓他傻眼了。“停車樁都滿了,陸陸續續還有人來了沒地方停,只能站著干著急。”小孟說,有一次到站了沒位置停,因為工作忙就先停在單位樓下,到了第二天才想起來,去還時被扣了10多元。
此外,在BRT前埔樞紐站—軟件園一帶的不少站點,還出現了不少停車樁故障,比如國貿新城站,42個停車樁,故障樁有21個。其中甚至有的故障日期顯示是3月1日,兩個月了還沒修好。
[回應]
進一步提高使用者滿意度
去年11月份,27歲的室內設計師戴先生辦了一張公共自行車卡。4月27日上午10時許,他退掉了400塊押金,5個多月的時間里,他騎公共自行車還不到十次。“有了共享單車,就不用了。”戴先生覺得,和共享單車比起來,除了免費,公共自行車沒什么優勢。
在天湖營業廳,連日來,記者看到陸續有一些市民到營業廳辦理退卡。其中,27日上午10時許,一個坐席桌上就已經放了八九張用戶的退卡單。
公共自行車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確實有一些人來退卡,也有新辦卡的,數量上基本持平。共享單車進入廈門市場后,增加了市民出行的選擇方式,對公共自行車公司有一定的沖擊。“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提高使用者滿意度,有了更多選擇后,誰做得更好,誰就能吸引更多用戶。”
對于公共自行車系統未來的定位和布局,廈門公共自行車管理公司稱,未來,公司將不斷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完善各類服務制度,提高服務質量。
專家建議
堅持有序運作
降低運營成本
“無序的要限制,有序的要繼續支持,這是城市管理的智慧。”長期關注廈門交通問題的集美大學教授、交通專家林地球說,島內就那么大,能容納多少自行車,肯定有一定的極限值。現在共享單車無序擴張,已經給城市管理帶來不小負擔。
無樁不能無序。林地球說,共享單車為什么企業數還在不斷增加?是因為它把無序的管理成本、環境成本轉嫁到城市上去了,是政府在給它“擦屁股”,所以相對公共自行車來說,它成本很低。加之讓它無樁停放,很容易為市民接受。
要制約共享單車,把無序制約住,它的成本就跟公共自行車差不多了,公共自行車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林地球說,公共自行車最大的優點是有序運作,得到政府支持。面對共享單車的沖擊,公共自行車要敢于競爭,降低自身運營成本、降低押金、提供更完善的網點和更優質的服務,才能留住用戶。
他山之石
改“有樁”
為“無樁”
3月27日,在中國城市公共自行車的發源地杭州,公共自行車運營方發布了城市“無樁公共自行車”。相關負責人表示,無樁公共自行車借鑒共享單車模式,對現有有樁公共自行車進行改造,達到既靈活又便于管理的目的。
新式公共自行車采用智能鎖,可通過移動掃碼租借。此外,虛擬電子圍欄的應用,也使得公共自行車實現“無樁停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