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攜手“紡馨織愛”
紡織社區用通俗易懂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市民生活
紡織元素浮雕圖文并茂。(王晗 攝)
作為區委宣傳部打造集美區首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示范點之一,杏林街道的紡織路和紡織東路建設項目,歷時近一年時間的策劃、設計和施工,于日前完工。道路兩側的圍墻和護欄上,多了景觀石、浮雕、扇形宣傳欄、主題墻等8處景觀小品。
景觀小品扮靚老舊社區
從杏東路走向紡織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紅花綠草掩映下的“紡馨織愛”主題石。再向前,就是6組浮雕——從生絲到繅絲、水洗、印花……傳統紡織技術的6道工序被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表現出來,妙趣橫生。再沿著紡織路和紡織東路走下去,每隔幾步就有一處景觀小品或宣傳欄,按照追古溯今、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三個篇章,內容從國學文化到身邊善行義舉,從嘉庚故事到核心價值觀主題,效果精美、內涵豐富。
該項目所處的紡織社區前身是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的杏林區紡織居委會,“老牌”社區特有的印記在這里隨處可見:茂密的行道樹掩映著并不寬敞的道路,路邊的店面和居民樓都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風格。這里曾是紡織廠所在地,遍布著老舊企事業單位職工宿舍。
2015年,杏林街道在開展共同締造的過程中,就對紡織社區祥和苑小區及周邊環境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提升,完成小區外墻粉刷、防盜窗美化、雨篷安裝、路面硬化、主要排污排水管網改造、停車位劃分、綠化及休閑文化設施整治提升等項目,紡織東路的一排廢舊店面也被改造成富有文化品位的“二十四節氣”文化長廊。
如今,杏林街道在此前改造的基礎上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嘉庚精神、紡織文化等元素,結合豐富的宣傳形式,最大限度發揮紡織路的人文屬性、地域屬性、主題屬性的融合與發展,進行“紡馨織愛”主題建設。
據項目設計方廈門市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在創意策劃階段經過20余次的實地勘察,并邀請專家學者對設計方向和人文元素的挖掘進行把控與完善,從而做到整條紡織路在不過度建設、不改變整體布局的前提下,通過局部的微調、微改,將建設工作與整體風格和功能定位相結合。發揮了道路的開放、聚合功能,通過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生活之中。
在紡織社區住了十幾年的原紡織廠職工劉愛萍說:“最近這一代變化特別大,以前沿路的很多小商店都是破破舊舊的,這次改造后不僅沿街店面更整齊,還增加了很多和我們紡織行業有關的東西,既美觀又親切。”
用身邊人和事弘揚核心價值觀
廈門第二化纖制造廠退休職工林滄海是紡織社區的老居民,他對待鄰里就像家人一樣,為鄰里做的好事數不勝數,被譽為萬金難買的好“厝邊”。如今,老林和其他6位紡織社區居民一起登上社區善行義舉榜,他們的照片和事跡就懸掛在紡織路路邊的圍欄上。來來往往的居民看到這些熟悉的鄰居的事跡,也更容易被他們身上所傳遞的敬業、誠信、友善的精神所打動。
社區居民林銀玲每天晚飯后都會帶著孩子在紡織路上散步,自從路兩側多了這些善行義舉榜和嘉庚故事,一家三口的散步時間也潛移默化地成為教育孩子的好機會。“這些身邊人實實在在的善行義舉為我們居民樹立了好榜樣。”
社區人情味更濃了
“我們社區是個老社區,很多居民都是幾十年的老同事、老鄰居,彼此之間關系和諧又團結,人情味濃是一大亮點。”紡織社區的工作人員盧曉宇說,“這次的改造融入了很多讓居民感到親切的紡織元素和身邊人、身邊事,更增加了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居委會的工作也更好開展了。”
盧曉宇還向記者介紹,紡織社區是全區老齡化水平最高的社區,老齡人口占22%以上。以前的社區志愿者都是以老人為主,形象一點說,就是“小老人幫老老人”,其中社區小組長有幾位年齡都超過70歲。而隨著身邊好人善行義舉榜的推出,越來越多不同年齡層次的居民參加社區活動、投身社區服務的意愿明顯增強,現在社區小組長的平均年齡已經降到60周歲以下。
鏈接》》一批核心價值觀示范點項目完工
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關于印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社區、街道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下發后,集美區委宣傳部高度重視,根據文件要求選定杏林街道的紡織路(含紡織東路)、集美街道的敬賢公園和石鼓路、杏濱街道的日東公園和康城社區作為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示范點。經過一年左右的策劃、設計和施工,除石鼓路項目正在收尾階段外,其他示范點項目建設均已于日前完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