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心愿 托人從國外競拍得來 希望譯成中文編撰成冊 陳亞元是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廈門分會副會長,此前已收藏了不少關于廈門號帆船的老照片、明信片及實物。 陳亞元說,迷上“廈門號”源于四年前的一次偶然。當時他到一個藏友家參觀明信片藏品,其中就有廈門號帆船。此后,他開始搜羅和廈門號帆船相關的藏品,陸續收集到30多件,有雜志殘頁、銅版畫、明信片和報紙等。這些藏品都是托人在國外網站代拍得來的,只要不超過心理價位太多,再貴他也會買下來。《廈門號帆船的故事》一書,花了他2500元人民幣。 陳亞元告訴記者,為了收集藏品,他還要研讀史料,在此過程中受益匪淺。廈門號的相關藏品本就稀缺,如果能買到品相好、題材新穎的明信片、銅版畫等,他會高興得好幾天都睡不著,甚至半夜爬起來翻看藏品,或者找一些史料來研究。 陳亞元笑言自己英文很差,不過這并不影響他收藏。他會查找各種資料,或者請人幫忙翻譯。他希望《廈門號帆船的故事》一書能由專業人士翻譯成中文,與原版英文和插圖對照,影印編撰成冊,讓更多人了解“廈門號”的故事。 【專家觀點】 上世紀初的廈門 已是國際化海港城市 許路說,早于“廈門號”,“耆英號”(Keying)在1848年從香港起航,越過大西洋,最終抵達倫敦外港格雷斯。“黃河號”(Whang Ho)和“寧波號”(Ningbo)則分別于1908年和1912年在中國沿海的港口出發,駛往美國。當時,西方人將中國帆船稱為“浮動的博物館”,只要有中國帆船的身影,眾人都會趨之若鶩。而這些帆船越洋航行的初衷,是為將中國文化與日常生活展示給外國公眾,以獲取利潤。唯有“廈門號”更多是承載了一家人的航海夢。“和其他船長不同,喬治·沃德很喜歡這艘船,從未把‘廈門號’翻修成博取公眾眼球的模樣。” 許路說,“廈門號”在民國時代從廈門港出發并完成遠洋航行,具有無與倫比的時代意義,“這說明廈門早在上世紀就已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化海港城市。” |
相關閱讀:
- [ 11-15]多少贊譽就有多少故事 廈門號召學習好警察陳清洲
- [ 04-30]翻越世界這本書 廈門號環球領航員回憶航行的故事
- [ 03-01]1922年“廈門號”帆船造船者后人披露:民族路當時是沙灘
- [ 11-30]環球帆船“廈門號”水手劉祖揚:歸來時淚流滿面
- [ 11-06]升起船帆就能看到全世界 廈門號船長回憶環球之旅
- [ 08-05]騷擾電話二季度增長6倍 廈門號碼13063042028最擾民
- [ 06-09]23萬字報告文學 再現“廈門號”環球壯舉
- [ 03-25]“廈門號”勇士重走海絲路 擬5月駕“哥德堡號”從瑞典起航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