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炸彈”致死致殘率高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瘤壁的一種瘤狀突出,它是腦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被形象地稱為顱內“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顱內動脈瘤、高血壓腦出血、硬腦膜動靜脈瘺等出血性腦血管病,往往突然起病,發病兇險,致死率、致殘率很高。以顱內動脈瘤為例,首次發病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死亡率30%;如果第一次存活下來,第二次破裂,死亡率顯著上升,達到67%左右?!敝猩结t院神經外科主任田新華教授介紹,以往的觀點認為,顱內動脈瘤發病率僅10/10萬,但隨著醫學發展,各種血管造影技術的進步,加上醫務人員對該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大量顱內動脈瘤病人在沒有破裂時就被早期診斷出來。國際國內最新的研究發現,顱內動脈瘤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2%-3%,一旦“引爆”,將導致嚴重后果。 積極投身于顱內動脈瘤研究 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多年來致力于顱內動脈瘤的研究,不僅在本地區積極參加各項省市級的科研計劃項目,而且投身于國家重點計劃項目的研究,是“國家隊”成員。近年來,神經外科榮獲多次“廈門市科技進步獎”,發表多篇相關論文。神經外科還是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腦血管病研究的參加單位,已經圓滿完成相關臨床研究。 田新華主任介紹,此次,神經外科參與了國家“十三五”科技支撐計劃腦血管病動脈瘤的相關研究,該項目在整個華南地區只有3家醫院參加,中山醫院神經外科是福建唯一一家參加單位。該課題將對動脈瘤進行全方位研究,包括哪些動脈瘤容易破裂,動脈瘤破裂介入治療和開顱手術如何合理選擇、流程如何進一步規范以及遠期療效研究,動脈瘤治療圍手術期規范化處置,并建立大數據庫等。我國很多疾病研究缺乏大數據支撐,只能照搬國外的指南,這一研究能為我國衛生部門制定相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我們將積極探索,不斷進取,進一步提升顱內動脈瘤的診治水平,進一步降低顱內動脈瘤對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威脅和影響,為本地區患者帶來福音,為我國顱內動脈瘤診療事業貢獻一份力量。”田新華表示。 |
相關閱讀:
- [ 04-19]廈門第二屆“全國敬老文明號”授牌儀式昨日舉行
- [ 01-06]首批10家廈門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市人社局正式授牌
- [ 08-09]觀音山社區“書香驛站”活動室舉辦授牌儀式
- [ 07-03]廈門市思明區第二批眾創空間近日舉行授牌儀式
- [ 06-13]集美區警務輔助人員大隊授牌成立
- [ 06-11]海歸創業學院海西分院在廈授牌 助力青年創新創業
- [ 09-14]廈工會為海滄檢驗檢疫局職工書屋授牌 豐富職工生活
- [ 07-17]廈門市湖里街道為3個社區人口早期教育示范點授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