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顱夾閉復雜動脈瘤 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將神經內鏡結合在動脈瘤手術治療中,避免動脈瘤殘莖或夾閉不全的發生,同時也避免載瘤血管誤夾閉造成血管不通暢,避免相關動脈瘤附近穿支血管被夾閉,醫生手術時,常規手術看不到的死角全部看得更清楚,手術視野沒有盲區,使得手術更加精準,夾閉更加完善。 一位46歲的女患者突發抽搐6小時,緊急送入中山醫院神經外科診治,CT檢查發現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躁動,意識不清,醫生考慮是顱內動脈瘤出血,接著做CTA檢查,發現動脈瘤和血管重疊在一起,動脈瘤的瘤體靠近瘤莖的地方還有一個分支血管發出,具體情況CTA看不清楚。為慎重起見,醫生建議做DSA,即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明確了診斷,是比較復雜的左側大腦中動脈瘤,載瘤血管和穿支血管關系密切,如果采取介入栓塞治療有一定困難。經反復溝通后,家屬要求手術治療。5月25日,田新華為其實施開顱手術,打開4厘米的小骨窗,盡量以對腦組織最小程度的暴露和牽拉,暴露病變部位,仔細厘清動脈瘤周圍的血管,夾閉動脈瘤,同時借助神經內鏡,突破手術盲區,避免夾閉不全以及對載瘤血管和穿支血管的誤夾閉。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整個過程約2小時。目前患者正在恢復中。 不開刀“拆彈”創傷小 今年初,47歲的章先生因突然劇烈頭痛而從外院轉入中山醫院神經外科,顱腦CTA檢查明確為“前交通動脈瘤”。陳鍔主任緊急為患者實施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手術不用開刀,醫生從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動脈穿刺,置入導引導管(粗導管),將導引導管送入載瘤動脈(生長動脈瘤的腦動脈)內。將一根微導管(細導管,頭端比縫紉線粗不了多少)經導引導管送入載瘤動脈,并將微導管頭端小心送入動脈瘤腔內,經微導管向動脈瘤腔內送入彈簧圈,利用彈簧圈的機械閉塞作用以及繼發的血栓閉塞作用,將動脈瘤隔絕于載瘤動脈的血循環之外,從而達到防止動脈瘤再破裂的目的。 術后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穩定后辦理出院。 ? |
相關閱讀:
- [ 04-19]廈門第二屆“全國敬老文明號”授牌儀式昨日舉行
- [ 01-06]首批10家廈門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市人社局正式授牌
- [ 08-09]觀音山社區“書香驛站”活動室舉辦授牌儀式
- [ 07-03]廈門市思明區第二批眾創空間近日舉行授牌儀式
- [ 06-13]集美區警務輔助人員大隊授牌成立
- [ 06-11]海歸創業學院海西分院在廈授牌 助力青年創新創業
- [ 09-14]廈工會為海滄檢驗檢疫局職工書屋授牌 豐富職工生活
- [ 07-17]廈門市湖里街道為3個社區人口早期教育示范點授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