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尾避風塢風情搖曳,熟悉的造型喚起曾經的記憶
陳復授講解沙坡尾民俗
沙坡尾碧水悠悠,引來游客在岸邊自拍
參觀閩南地區最大的觀賞王船
廈門晚報訊(記者 王紹亮林珊)碧水悠悠,小船搖曳,沙坡尾留住鄉愁,找回記憶。昨天下午,沙坡尾“一日館長”第二期活動舉行,廈門漁業史專家陳復授主講沙坡尾民俗,帶著市民觀賞王船,參觀龍珠殿、朝宗宮。老漁民還在現場講述沙坡尾的漁業歷史,讓聽眾直呼過癮。
【賞王船】
能工巧匠的作品永久保留,已成沙坡尾一景
閩南有“送王船”習俗,陳復授說,“送王船”又稱“燒王船”,是福建省沿海漁港、漁村古已有之的民俗,廈門地區俗稱“做好事”,意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告慰遭遇海難的英靈。除廈門港外,翔安、鐘宅等靠海村落均有此習俗。
不過,王船都燒掉了有些可惜,廈港龍珠殿就請來一群中老年能工巧匠,如78歲的廈門市“造王船”技藝傳承人鐘慶豐、55歲的彩繪師陳水浪、88歲的縫紉師傅阮含笑等,在沙坡尾避風塢旁的工棚內,建造一艘可永久觀賞的王船。廈港龍珠殿理事陳文濱(筆名花現)介紹,這艘閩南地區最大的觀賞王船長達10.58米,單單木工和雕刻就花了兩個月。如今,這艘觀賞王船成了沙坡尾避風塢的重要一景,是展現海洋文化、王船文化的代表實物。
50歲的謝女士是市博物館義務講解員,昨天早早就來到沙坡尾,一邊聽,一邊記。謝女士說,以前,她對廈港和沙坡尾的歷史了解得比較單一,聽完后增長了不少知識。如“送王船”不僅有驅邪、保平安的意思,還是漁業豐收的見證;其他地方“送王船”是通過抽簽,決定送什么姓氏的王爺,廈港“送王船”則是固定的王爺,即“池府千歲”。
【聽故事】
老漁民以船為家,在漁船上出生還遇上過海盜
2003年建演武大橋時,因為高度受限,大漁船過不去,沙坡尾已不具備漁港功能。為了留住鄉愁,大學路42號被改造成博物館,將規劃建設成展示廈港多元本土文化的新地標,沙坡尾避風塢水面將打造成“水上博物館”,與大學路42號相呼應,共同展現沙坡尾“活態博物館”的魅力。
昨天,首批八艘船已在水面上布置到位。聽說船要進塢,一些老漁民早早到現場等待,感覺像是等孩子回家。六名老船長到場講解沙坡尾的漁業發展史,并介紹船只特色。“八艘船中,有6艘船首較尖,是釣船造型,2艘船首寬平,是夫妻船造型。”老船長阮亞嬰說,以前漁民以船為家,生老病死都在船上,夫妻初婚時會有一艘小舢板,名為夫妻船。他就是在漁船上出生的,5歲時曾經遇過海盜。海盜不僅搶劫漁獲,還要抓走漁民的小孩,嚇得他躲在船里不敢出聲。
“這些船是沙坡尾避風塢的生命。”老船長余龍發笑著說。看到船回到避風塢,居民張偉民還跑到沙坡尾工作坊提出建議。他說,船有點少,希望能多一些,擺放要均衡分布,最好每個區域都能拍到。
沙坡尾居民對避風塢特別有感情,經常提出意見和建議,還組建了文化生態志愿保護隊,規劃沙坡尾漁港特色手工制作公益講堂,宣傳傳承廈港漁民傳統的作業方式延繩釣等,開展沙坡尾漁港文化挖掘和推介等活動。一些老漁民主動提出把打魚物品捐出來,讓年輕一代了解曾經的生活方式;還有一些私人藏家想把與沙坡尾有關的物品在博物館展出,讓更多人了解廈港的過去,分享鄉愁記憶。
【游宮廟】
老市區僅存的疍民信仰場所,來了就不能錯過
俗話說“行船討海三分命”,因此,漁民虔誠信仰各路神明。沙坡尾一帶遍布各色宮廟,最負盛名的是龍珠殿、朝宗宮。龍珠殿位于大學路100號,供奉池府王爺,朝宗宮位于民族路128-130后,供奉媽祖、四海龍王、風神、太上老君。參觀沙坡尾,自然不能錯過這兩座。
陳復授說,沙坡尾龍珠殿是廈門老市區僅存的漁家疍民信仰的重要場所。1906年農歷七月廿六,廈門曾經發生過一場海難,50多艘出海作業漁船無一生還,此后就有在農歷七月廿六“海普日”舉行海普祭祀的慣例。朝宗宮曾是媽祖信仰文化的重要宮廟,對兩岸歷史文化有深遠影響,是其他宮廟不可替代的。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至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整整一百年之間,朝廷只允許廈門作為唯一的合法通臺口岸。從廈門到臺灣的民眾、官員要在朝宗宮、風神廟備案,才能登船赴臺。到臺灣后,臺灣風神廟派人員接應。如今,朝宗宮門前還建有一座接官亭,與臺南的古渡口相呼應,似乎在“訴說”曾經的輝煌。
這幾年,龍珠殿和朝宗宮的民俗活動加強了與臺灣的民間交流,創新引入放水燈和16歲成人禮。龍珠殿“海普日”放水燈吸引成千上萬名市民游客關注,朝宗宮的16歲成年禮不僅有本地青少年參加,臺灣和澳門的青少年也慕名參加。
【原聲】
“沙坡尾‘活態博物館’不僅有物質文化遺產,如騎樓、古厝及原住民不同年代的自建房,避風塢、特色漁船等漁港印記,龍珠殿、朝宗宮等展現民俗信仰的宮廟,而且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港文化及衍生的漁業文化、造船文化、延繩釣及手工藝文化等。這些散落在沙坡尾的各個角落,成為沙坡尾‘活態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日館長’的活動不僅讓熟悉了解沙坡尾歷史風貌的人有一個講述的平臺,也讓眾多喜愛關注沙坡尾的人有一個深入了解的平臺。”
——廈門漁業史專家、沙坡尾“一日館長”陳復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聽‘一日館長’口述沙坡尾歷史,原汁原味,很難得。”
——聽眾、市博物館義務講解員謝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