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類重回市場。 廈門日報訊(記者林雯)繼上個月之后,廈門海域近日再度出現了無毒赤潮。據市海洋與漁業局昨日通報,廈門市已于3日晚啟動了赤潮災害預警三級響應。 赤潮監測是廈門市海洋部門的一項常規工作。6月29日,監測機構在同安灣后田海域發現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無毒的中肋骨條藻,赤潮海域水色呈淺褐色,面積約4平方公里。從7月1日開始,在同一片海域的第一優勢種轉變為尖刺擬菱形藻,赤潮影響范圍也在繼續擴大,至7月3日,赤潮已經擴展至西海域寶珠嶼附近,面積約達30平方公里。 而昨日的最新情況是,發生赤潮海域的海水顏色已經轉淡,赤潮暫時沒有進一步擴大的跡象。據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尖刺擬菱形藻是一種常見的海洋硅藻,在我國沿海均有分布,通常不具有毒性。監測人員也連續4天采用酶聯免疫分析法對海水樣品進行檢測,結果均未檢出毒素。 夏季是赤潮高發期,廈門海域歷來比較常見的是無毒赤潮。據海洋部門介紹,赤潮的成因比較復雜,但獲得國際公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海水富營養化。無毒藻類的爆發搶奪氧氣,容易造成養殖海產品缺氧死亡,不過,由于廈門沒有海上養殖區,所以本次赤潮基本不會對廈門海域造成影響。但需要提醒的是,市民游客還是要盡量避免與藻類直接接觸。 上個月,福建多個海域曾發生第一優勢種為鏈狀裸甲藻的有毒赤潮,我市采取行動,禁止來自有毒赤潮海域的水產品進入廈門批發市場。記者昨日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由于有毒赤潮消亡已超過半個月,而海洋部門在后續的水產品連續檢測中均沒有發現貝毒,所以,目前我市的貝類銷售已全部解禁,市民可以放心在市場上購買貝類食用。 |
相關閱讀:
- [ 06-21]受毒赤潮影響 廈門貝類攤位紛紛“改行”賣蝦蟹
- [ 06-15]廈門海域赤潮消亡 福建省有毒赤潮也全部消亡
- [ 06-14]廈門海域出現是無毒赤潮 部分海域出現了有害藻種
- [ 06-14]海域發生無毒赤潮 廈門對水產品供應嚴密監管
- [ 06-12]泉漳海域發生赤潮 廈門加強水產品批發市場監管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