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秀美容顏的鼓浪嶼吸引人們登島賞游。圖為鼓浪嶼鋼琴碼頭一角
整治提升后的鼓浪嶼龍頭路
新華網訊(記者 劉默涵)7月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廈門鼓浪嶼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鼓浪嶼,孤懸于廈門西海之上,面積1.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萬多人,與廈門島一衣帶水,僅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4.5分鐘可抵。島上,老別墅林立,旅游景點密布,海風習習。一直以來,鼓浪嶼擁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筑博覽”“音樂之鄉”“鋼琴之島”等眾多美譽,蜚聲海內外,是中外旅客心中的“夢幻之鄉”。說起鼓浪嶼,眾多來廈的游客與當地居民有著類似的感受:這座驚艷世界的小島,吸引人們的不僅是其絕美的海濱風光,更在于那鑲嵌在島上建筑的沉浮厚重的歷史。
然而,鼓浪嶼一度因為過度的商業開發而受到爭議。2008年,廈門市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以鼓浪嶼申遺作為抓手,保護這些鐫刻著歷史烙印的建筑與人文精神,讓它們能夠沿襲下去,成為城市的一方文脈。
經過九年“申遺”、五年系統整治,鼓浪嶼逐漸展現出塵封多日的秀美容姿。現如今,再次登臨鼓浪嶼,漫步龍頭路等街區,舉目可見樸實無華的陶立克柱式、富麗堂皇的科林斯柱式、精致纖巧的愛奧尼克柱式,還有雙翼太陽和葵花的窗飾、彩色琉璃片、北歐式的壁爐、羅馬競技場式的連拱廊以及洛可可式的貝雕、海藻和渦卷……
廈門市思明區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以來,鼓浪嶼街道推進鼓浪嶼核心商業區建筑外立面整治,對龍頭路、福建路和晃巖路這三條示范線路53棟建筑外立面進行改造,原本過度裝修的門頭被顯著弱化,雜亂無章的雨棚、空調和管線得以重新規整,去蕪存菁,讓沿街建筑重現風貌之美。
申遺工作之下變化的,還有人們的生活習慣。
作為廈門游客最為集中的旅游景區,鼓浪嶼的市容整治一度是個難題。在過去幾年中,鼓浪嶼以環境整治提升為契機,凝聚社區、居民、游客、企業、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大力推進全島垃圾分類進程。
據鼓浪嶼街道工作人員介紹,自2015年以來,島上逐步撤銷主要街道兩旁的垃圾桶,居民和商戶將各自的垃圾按照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投放、密閉存儲,等待專職人員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執法人員還會不定期對垃圾分類的情況進行監管。截至目前,鼓浪嶼每天分類收集運輸的廚余垃圾多達1.8噸,居民和商戶垃圾分類參與率已經從最初的20%左右上升到了近90%。
申遺工作,也讓鼓浪嶼人文氣質得到進一步恢復。
音樂曾是鼓浪嶼的一個重要文化元素。百年來,島上專業人才輩出,也正是基于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鼓浪嶼原住民普遍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
近年來,依托廈門市政府對鼓浪嶼“文化社區+文化景區”的發展定位,秉承“鼓浪嶼人讓音樂回家、音樂讓鼓浪嶼人回家”的理念,政府出臺了“以獎代補”政策,扶持民間音樂團體、鼓勵舉辦家庭音樂會,讓音樂文化永駐鼓浪嶼。目前,大概有十余個家庭和民間音樂團體經常組織類似活動,平均每周在島上組織2至3次演出。
在鼓浪嶼整治提升的推動下,鼓浪嶼作為國際社區也在不斷煥發新的光彩。在這里,人們還可以看到居住在島上的“老外”踢球的場景。膚色不同、語言不一的球員同場競技,見證了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在當今的延續。
整治提升后的鼓浪嶼
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球員在鼓浪嶼的球場上揮汗如雨
? |